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洛杉磯藝術生態:當代藝術的樂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8 09:53:47  


 
  洛杉磯的另一藝術區位於聖莫尼卡(Santa Monica),叫伯格芒藝術區(Bergamot Station Arts Center),也被稱為伯格芒站 (Bergamot Station),因為在1875年,這裡是一個從洛杉磯縣到聖莫尼卡鐵道的始發站,火車帶動了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後來由於鐵路荒廢,這一區域在1953年變成了工業區,幾經變化,當時遺留下來的廠房成了畫廊的集聚地。伯格芒藝術區在1994年9月正式開張,現在大概有50家畫廊進駐。這裡完全保存著過去舊廠房的外貌,行走在一排排陳舊不堪的平房間,很難聯想到裡面展示的是當下最先鋒的藝術。因此,這裡成為了洛杉磯一個旅遊點,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慕名而來。

  此外,一些頗具試驗性和先鋒性的畫廊落戶在唐人街,雖然這些畫廊與唐人街極具中國味的氛圍格格不入,卻也形成了一處頗有意趣的景觀,他們在進行傳統與當代的較量,也在探討先鋒的力量。近年來,紐約畫廊界巨頭也加大了對洛杉磯的投資力度:高古軒畫廊將位於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的分部擴大了一倍;L&M畫廊在洛杉磯西邊的海濱城市威尼斯市開設了分部。看來洛杉磯藝術市場給畫廊帶來了不少收獲,而且他們堅信其發展空間還很充裕。

  此外,洛杉磯作為全美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當然少不了藝博會的身影。已有17年歷史的洛杉磯藝博會是最資深的本土藝博會,由當初的只有12家畫廊參展到今年超過108家的規模,見證了洛杉磯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2012年,美國東岸的藝博會巨頭——藝術邁阿密藝博會瞄准洛杉磯,正式入股洛杉磯藝博會,形成東西海岸強強聯手,把洛杉磯藝博會推向另一個高度。紐約軍械庫主辦方在2011年9月底,在洛杉磯舉辦了第一屆“藝術平台”藝博會,以此宣布正式進軍洛杉磯。

  厚實的學術根基

  洛杉磯是一座當代藝術的殿堂,除了有大量畫廊外,還有極具學術意義的藝術院校和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簡稱CGU)等14家藝術類院校星羅棋布地散布於洛杉磯,每年都輸出大量的年輕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大多都留守在洛杉磯。已有100多年歷史的阿茲塞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簡稱APU)充滿歷史和文化的沉澱,它的美術館頗有特色,展廳散布於各個院系,分散的展廳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美術館,有利於不同展覽的同時舉行,作品可以激發其他專業學生的靈感,豐富學校的藝術氛圍。在APU美術館不定期會以驗收成果的方式舉辦展覽,現在正在展出教授群展——“MFA Catalog 2011”,這個展覽共有6位教授參展,分別是:托尼.卡爾特比亞(Tony Caltabiano)、米歇爾.勞克林(Michele Laughlin)、珍妮特.古裡爾(Jeanette Gulierrez)、布魯恩.艾倫(Brian Allan)、布魯恩.拉什(Brian Rush)和康妮.尹(Connie Yim)。這些作品通過繪畫或裝置探討了對自我的思考、對社會的關注和對自然的探索,還有把高科技運用於藝術的嘗試。這些作品既是老師們藝術成果的展示,從中也可窺視洛杉磯本土藝術水平的一斑。另一邊廂,正在展出畢業生海瑟.墨菲(Heather Murphy)的畢業個展“日常冷漠”(Everyday Apathy)。雖然她的作品仍帶有學生氣的稚嫩,但能強烈地感受到她所要傳達的信息——對人與動物扭曲關係的思考。她其中的一件作品《學習Lerb: 消費101》(Learning Lerb: Consumption 101),顯示在高科技面前,人與動物位置卻調轉了,既滑稽又發人深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