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畫廊沒能力代理藝術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2 09:35:15  


《暖風》 周彥生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廣州日報報道,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怎一個亂字了得!假拍現象盛行,誠信體系缺失,一二級市場倒掛(畫廊的一級市場地位被二級市場拍賣行取代)……這種無序局面的形成,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藝術品代理制度在我國沒有建立、完善。這一現象值得我們關注、探討、反思。

  畫家

  藝術家自產自銷是無奈之舉

  方向(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理事):在藝術品市場尚處於濫觴期的當今中國,市場對藝術家來說是“雙刃劍”,因此每位畫家都不想既做藝術品生產者又做銷售者。然而由於藝術品代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說缺失,令畫家無奈的偏偏是畫家既要創作又要賣畫。

  西方的藝術品代理制度巧妙地解決了藝術家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可中國的代理制度至今未能建立,我認為原因有幾點:首先,從購買藝術品的目的來說,西方人買藝術品多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愛,看重藝術質量。他們買了藝術品之後會好好珍藏、欣賞,對藝術品更有感情,不會輕易出售。而且,西方人一旦看好某一藝術家,就會一直跟蹤,幾十年固定在代理其作品的畫廊裡買作品,從不間斷。與之相比,我國收藏藝術品的人多將藝術品當股票,都在做買賣,全民皆兵。他們多對藝術不甚了解,只關心畫作一年可以升值多少,見到有利可圖便轉手。這樣一來,藝術品在社會中流通得就很快,而且買賣大都在不用場租、不用雇工的藏家和藏家之間進行,從而導致畫廊銷售處於劣勢,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少,自然沒有能力代理畫家了。其次是沒有法律的保障。到目前為止,畫家與經理人之間的合作合同基本沒有法律效力。這幾年,藝術市場品屢屢出現這樣的情況:市場好時,藝術家漫天要價;市場不好時,經理人消失得無影無蹤。第三是市場至今還未能解決作品的保真問題。我認為應由國家的權威部門和畫家一起建立社會廣泛認可的鑒定機構,讓每幅作品都有“出生紙”,流傳有序,以保證畫廊出售作品的真實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