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春節:傳承中華文化之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3 10:29:40  


 
  總之,春節雖是共享的節日,但在同一人群內部也有參與上的差異性,人們對它有著多樣化的認知。春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應因地制宜,靈活處理。

  4.要強化青年學生的節日認同

  青年學生是春節文化傳承的主要人群之一。在青年學生對於春節文化的傳承中,節日內涵的缺失現象日益凸顯。就其根本而言,這實際上又與節日符號儀式在青年學生中的文化認同缺失有關。對青年學生而言,春節節日內涵的文化傳承必須建立在對春節節日符號與儀式認同問題的解決之上。

  青年學生對春節節日符號與儀式的文化認同是否實現,符號儀式的數量不是關鍵。調查顯示,社會引導與親身參與是青年學生實現對春節符號與儀式認同的兩大主導原因。在調查中,對“您認為哪些節日符號或儀式最能代表春節”的問題,青年學生認同度最高的前兩項分別為“春聯(81.2%)”與“鞭炮(76.80%)”,認同度最低的分別為“廟會(23.80%)”和“生肖(20.50%)”。“春聯”與“鞭炮”之所以成為青年學生的首選,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是“貼春聯”、“放鞭炮”是當下春節習俗中社會普及度最高的兩項,青年學生的認同包含被社會引導的因素;二是“貼春聯”、“放鞭炮”對青年學生來說也是參與最為方便的春節儀式,參與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節日記憶是引起其節日認同的重要原因。“廟會”與“生肖”之所以成為青年學生認同度最低的節日符號儀式,原因則在於:“逛廟會”首先在社會普及度方面不盡如人意,這使得青年學生對它的文化認同普遍較差;“生肖紀年”雖然社會普及度較高,但對青年學生,“今年是什麼年”在公元紀年的衝擊之下已變得相當模糊,切身參與性低。社會引導與親身參與,對青年學生春節節日符號與儀式認同的養成缺一不可。

  為強化青年學生對春節節日符號與儀式的文化認同,應在營造社會氛圍與創造親身參與平台兩個方面採取措施。第一,凸顯家庭教育的主導性,啟動高校春節節日文化教育,創立家庭與學校共同引導的春節節日教育體制。調查顯示,在對青年學生的春節節日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據了首要位置,學校教育令人失望。在回答“您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春節這些符號與儀式的含義”這一問題時,回答“父母告知(59.3%)”的青年學生占到了絕大多數,而回答“老師教導(1.3%)”的人數最少。可見,在對青年學生的春節文化引導中,家庭教育是中堅力量,而高校春節文化教育亟須啟動,兩者匹配,實現家庭與學校的雙輪驅動。第二,創造多種節日參與平台,引導青年學生以春節文化志願者的身份參與或組織各種春節活動。節日文化發展決策部門應創造多種參與平台,為青年學生的春節志願活動創造實現的空間與條件。第三,激發青年學生對春節節日符號與儀式的多樣性創意。方法有二:一是從既有春節傳統符號與儀式體系中發掘資源,呈現其豐富性,吸引青年學生的關注與參與;二是從青年學生當下的生活實踐出發,引導其產生對春節符號與儀式的多樣創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