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春節:傳承中華文化之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3 10:29:40  


 
  3.參與的差異性和認知的多元化

  在現代化、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急劇轉型,傳統的時空觀念和交流方式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以此為背景,與傳統農耕文明關聯密切的春節也發生著較大的變異。群體對春節的認知出現多元化的趨向,人們對春節的內在需求、參與春節的方式及程度都已經發生並且還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一態勢在山東這樣的省份尤為突出。

  以魯中寒亭地區為例,我們圍繞民眾對中國10個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按隆重程度進行排序,春節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位,是人們心目中最隆重的節日。在被訪的562人中,有546人認為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占97%,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是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

  在關於傳承節日文化必要性的調查中,認為春節有必要傳承的占82.7%,二月二占75.7%,清明占80.8%,七夕占75.8%,中秋占84.5%,重陽節占81.1%。在民眾心目中,中秋節傳承的必要性居然高於春節!根據訪談,首先,這與人們對春節和中秋節的節日感受相關。春節雖然隆重,但個人在節日中要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如忙年、拜年、走親戚等,過完春節往往會有疲憊感;而中秋節以團圓為主題,以賞月娛樂為內容,其家庭化、個人化色彩較濃郁,作為一個較為輕鬆、溫情的節日更容易與現代生活對接、互補。其次,從對節日的期望值來說,人們對春節往往寄予更高、更神聖的期待,期望得到更多的精神滿足,但現在春節中傳統的社區生活越來越少,小家庭化特征越來越明顯,信仰因素越來越弱化,新的神聖性因素尚未確立,難以滿足當代人的心理需求。

  春節的節日內容因為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調查顯示,春節的基本形式還是得到了有效的傳承,人們對主要節俗活動的參與度都比較高,這些節俗活動主要有忙年、團拜、祭祖敬神、包水餃、貼春聯、吃年夜飯/團圓飯、拜年等,顯示出春節至今仍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這說明,人們對春節仍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對其節俗框架保持著尊重並普遍遵從。

  調查發現,對春節的參與程度與年齡密切相關。調查結果顯示,16歲-25歲的被訪者參與春節節俗的狀況是:放鞭炮(94.7%)、在家裡做年夜飯(94.1%)、貼春聯(92.8%)。36歲-50歲及51歲以上的被訪者的參與狀況是:祭祖(82.5%和94.7%)。26歲-35歲的被訪者對於春節節俗的參與比例最低。顯然,老年人參與神聖性節俗活動的比例較高,而年輕人則喜歡參與娛樂性節俗活動。

  對於春節假期,眾多的受訪者則希望更多地考慮“忙年”的時間需求和傳統上正月初八開業的習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