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光明日報》報道,粳稻,是我國南方主要農作物之一。其“粳”字到底應該怎麼讀?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提出,“粳”字的正確讀音應為“gěng”,而不是“jīng”。他的呼籲引發水稻科學界及相關學者的熱烈回應,現已有來自全國14個省、3個直轄市近200名專家表示支持,其中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游修齡等185位專家共同簽名起草了《關於修訂粳(geng)字讀音的建議書》,準備向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及商務印書館呈報。
水稻專家上“文字課”
張啟發教授多年前就質疑“粳”字的讀音,他在對中國稻作物歷史、文化傳統和民俗習慣進行充分考證後,認為“粳”字應讀“gěng”,自己一直是這麼讀的。而在糾正自己研究生的讀音時,他常常聽到這樣的回答,“《新華字典》上寫的是‘粳’讀‘jīng’”,這讓他很郁悶。
今年3月8日,在一次研究生交流會上,張啟發教授專門給學生們上了一次“文字課”。他用《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對發音的研究方法為同學們解析了“gěng”發音的合理之處:“從研究的結果看,‘gěng’等四種讀法是合理的。相反,‘jīng’的讀音是沒有合理根據的。另一方面,‘gěng’這一讀音延續了幾千年,中國的眾多農民也讀這個音。對於延續了幾千年‘gěng’的讀音,作為以水稻為研究對象的水稻人不應讀錯。”為了準備這次交流會,張啟發收集了《新華字典》、《辭海》等多種資料進行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