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四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http://www.CRNTT.com   2023-04-04 16:07:00


 

  針對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的職能銜接不暢、信息共享不及時、傳統監管手段滯後等問題,某區人民檢察院會同區法院、公安、人社、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建立線索移送反饋、快速聯動查處、定期案情通報等工作機制,形成虛假登記行政監管“快通道”。

  推進治理。案件辦理後,某區人民檢察院組建由行政檢察牽頭,刑事檢察、檢察技術部門共同參與的辦案團隊,開展類案解析、要素梳理、規則研判,建立數字辦案模型,對檢察業務應用系統中“營業執照、對公賬戶、公司登記、公司註冊”等關鍵詞和數據進行檢索和碰撞,從而獲取虛假登記線索。針對案件反映出互聯網商事登記審核虛化、執法辦案數據與司法辦案數據存在信息壁壘、對異常信息的辨識和預警能力不足等行政監管問題,某區人民檢察院撰寫調研報告、檢察情況反映報送區委及其政法委、區政府,得到充分肯定和支持。為提升治理效果,某區人民檢察院會同區委政法委、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簽訂《關於建立某區綜合治理虛假登記公司共同守護法治營商環境工作機制的意見》,成立工作專班,共建“虛假公司綜合治理一件事”多跨應用場景,打通了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的數據壁壘,對數字辦案模型篩選出來的虛假登記線索與市場監管局的企業基本信息數據、人社局的企業社保繳納數據、稅務局的企業繳稅數據進行實時對比碰撞,獲取社保繳納異常、繳稅情況異常的企業清單,並將上述線索通過“法治營商環境共護”平台線上移送給相關部門處理,實現對虛假登記監督辦案、處置反饋、動態預警、綜合治理的全流程實時分析,形成覆蓋“數據—平台—機制”的長效動態治理模式。

  2022年1月,杭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某區經驗為範本,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數字監督集中專項行動,借助“法治營商環境共護”平台對近年來杭州市內刑事案件中涉及虛假登記及關聯公司的情況進行排查。2022年4月,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在全省推廣某區經驗,開展虛假登記數字監督專項行動,通過數字賦能,促進社會治理。截至2022年7月,全省檢察機關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的方式,督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753家公司撤銷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杭州市檢察機關向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推送涉案公司918家、關聯公司822家,10個區縣(市)同步啟動治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撤銷29家公司登記,吊銷97家公司營業執照,另有846家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指導意義】

  (一)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行政訴訟監督職責中發現虛假登記市場主體問題,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並運用大數據挖掘分析,從個案辦理發現類案線索,透過案件發現深層次問題,有助於推動跨部門高效協同數字化訴源治理。人民檢察院依法能動履職,以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為切口,運用大數據構建關鍵詞檢索、關聯數據碰撞的類案監督模型,對案件進行特徵歸納,發掘案件背後執法司法、制度機制、管理銜接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適時提出檢察建議,促進社會治理。要主動加強與其他執法司法機關協作,打通“數據孤島”,推動建立執法和司法辦案數據互聯互通的數字化治理平台,建立數據交換、業務協同、關聯分析、異常預警的數字化治理模式,實現跨部門協同治理,以監督推進共享、以共享賦能監督,有效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