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台企在大陸深度融入
http://www.CRNTT.com   2022-10-03 00:13:24


  中評社╱題: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台企在大陸深度融入 作者:王勇(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秘書長、經濟一體化平台副教授

  【摘要】2020年以來,為克服疫情和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帶來的不利影響,大陸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潛力得以不斷釋放,同時,為大陸台資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在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意涵進行詳細闡釋的基礎上,分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台企在大陸深度融入所帶來的一系列新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對大陸台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加以解析。由此,本文嘗試著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進一步推動台企在大陸深度融入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內需消費與服務業比重增大是經濟結構演進的必然趨勢。2020年以來,面對全球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空前肆虐破壞,大陸克服疫情和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年召開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情形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大陸台資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基於此,通過推動台企積極把握大陸經濟發展新脈動,充分參與和深度融入大陸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融入大陸產業鏈、供應鏈,有助於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實現台企在大陸更好地融入與發展。

  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

  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2020年,中國大陸人均GDP增加至10484美元①,居世界第63位,較2019年的第69位上升5位。按照2019年聯合國最新統計標準,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屬於初級發達國家。人均GDP在2.5萬—3.99萬美元之間的國家(地區)為中等發達國家(地區)。由此,中國大陸已逼近“中等收入陷阱”②深水區,而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大陸就必須深挖內需潛力,實現從外向型經濟向內需增長型經濟轉型。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目前的製造業增加值已占世界的28%③,是當今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擁有規模市場優勢和完備工業體系優勢。此外,2020年,中國大陸GDP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1015986億元。出口貿易額達17.93萬億元人民幣④,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17.65%。由此,社會生產必然要更多地用於滿足國內發展需要。而且,伴隨著未來中國大陸出口占GDP比重進一步降低,經濟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轉變呈必然趨勢。在此情形下,2020年5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⑤。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經濟社會領域專家意見時指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⑥。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⑦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全面戰略部署。

  總體而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義涵蓋國內和國際兩大範疇,涉及需求側與供給側兩個維度⑧。首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目前,中國大陸已擁有全球最完整和規模最大的工業供應體系,同時還擁有4億多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以及規模巨大和需求多樣的國內消費市場。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急需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全球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強,加之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大爆發導致全球生產網絡遭受巨大衝擊與破壞,對中國大陸在全球生產供應鏈中的原有地位造成極大挑戰。由此,中國大陸急需通過提高國內需求規模、增強國內需求質量和擴大國內需求多樣性來彌補因外部需求周期性和結構性疲軟而對中國大陸宏觀經濟形成的衝擊。由此,為了構建更加完善且更高質量的供給體系及促進國際大循環,中國大陸亟需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從而保障生產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其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體現為動態雙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始終根據中國大陸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而不斷改進和完善。2015年,中國大陸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其中暢通即指“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2020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至此,國民經濟循環從空間上進一步擴展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再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凸顯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間的聯繫與互動。

  具體而言:一方面,國內大循環須深度融入國際大循環中,進而推動國際大循環發展。原因在於:國內需求增加不僅可以提高國內供給能力,也可以擴大進口,而進口規模擴大又進一步為擴大出口創造條件,最終推動國際大循環。另一方面,國際大循環為國內大循環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動力。原因在於:國際大循環可以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進而擴大內需。大部分國內生產投資由國際大循環拉動。而且技術含量較高的國際大循環通過學習效應、溢出效應和示範效應等提高國內供給能力,進而擴大國內需求多樣性和提高需求質量,推動國內大循環。第三方面,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立足於中國大陸基本國情和所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提出的前瞻性全局戰略部署。當前,中國大陸產業結構基本完善,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顯著提升,投資規模亦趨於飽和,與此同時,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結構已基本成形,由此,構建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現實基礎。

  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台企在大陸深度融入帶來新發展機遇

  (一)新型消費需求擴容增效趨於強勁推動台企逐步融入大陸數字經濟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整體呈上升態勢,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由此,提高全社會消費規模是擴大內需的前提條件,能明顯促進大陸經濟增長。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推動綫上綫下消費有機融合,努力培育并壯大市場各類新型消費業態模式,積極促進綫上、綫下消費加速融合,鼓勵并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完善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類消費服務保障能力”。在此政策推動下,大陸將鼓勵在養老、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費,從而推動消費結構優化,進而實現新型消費需求擴容增效。與此同時,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大陸已逐漸轉型升級步入數字經濟,衍生出大量新型業務模式。例如,近年來大陸市場孕育出的美團外賣、抖音、快手、直播帶貨、小紅書、滴滴等數字經濟,已深刻影響著民衆的生活習慣。而且,金融科技業已形成產業化發展。在此情形下,將為同處於新消費需求風口的台資中小企業提供快速搶占大陸數字經濟市場并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發展契機。

  (二)新基建投資推動科技型中小台企瞄準大陸行業“痛點”開展技術創新

  當前,大陸已步入智慧經濟時代,由此正推動開展不同於傳統的“鐵公基”式基礎建設方面投資的新一輪基建投資。新基建投資主要根據最新科學技術,賦能至社會各行各業,從而實現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最終建立完善的現代經濟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同傳統的基建相比,新基建側重促進產業高端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技術支持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促進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此外,新基建的內涵還隨著科技以及產業的發展而不斷外延。在大陸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新基建投資不斷擴大過程中,將為大陸科技型中小台資企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其中,在企業轉型升級以及降本增效過程中需要大規模科技應用,由此將推動大陸科技型中小台企瞄準製造業、金融業等行業的“痛點”而開展技術創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