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授人以漁也要因“魚”制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8 15:54:12  


  作者:路國順 遼寧省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研究生

  日前,湖南省統計局農經隊抽取本省5市33個區縣1460戶失地農民進行調查,發布了《湖南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就業困難成為失地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個突出障礙。(《人民網》9月28日) 

  湖南省失地農民就業困難並非個案,這也是全國各地失地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共同問題。失地農民就業難如今已是城鎮化進程中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只有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城鎮化的優勢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否則,沒有民眾幸福的繁榮只能是虛榮,而城鎮化也就只能成為鏡中花和空中樓閣。

  當然,在城鎮化進程中,各地也都在積極促進失地農民就業,加強職業培訓,完善就業機制,用各種強有力的措施給予他們充分保障,其效果也很顯著。但問題是,為何仍有失地農民就業困難?這根源究竟在哪裡?筆者以為,關鍵是相關方面在授人以漁時沒有因“魚”制宜。

  毋庸諱言,失地農民,特別是那些很長時間難以就業的農民,一般都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視野狹窄,綜合素質不高。在職業培訓中,他們難以掌握複雜的技術,即便是普通技術,也讓他們比別人付出數倍的精力。而就業時,由於競爭激烈,再加上企業招工的年齡、文憑等限制,他們名在孫山之外也就在常理之中。結果,這又產生一系列新問題,把一項完美的民心工程搞成“豆腐渣工程”。

  如何因“魚”制宜?筆者以為,從個體需要入手,從最低處入手。失地農民真正想要的工作,不是那些蠱惑人心的“白領”、企業家,也不是那些令人眼熱的過萬月薪或數百萬固定資產,飽經滄桑的他們早就過了做白日夢的年齡,他們需要的是針對自己量體裁衣的工作。身處社會最低處的他們無非就是想開個小飯店,辦個微型超市,擺個菜攤,或者上建築隊當個瓦工,僅此而已。因此,針對他們培訓,就要從這些方面著手,而培訓課程可以教授他們如何做菜,如何經營,如何賣菜,或是如何砌磚,等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授人以漁也要因“魚”制宜,根據不同的“魚”傳授不同的捕魚技巧。孩子們學習需要因材施教,成人們在被培訓時也需要因人而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時指出,“要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因此,相關方面既要有一顆保障失地農民就業的紅心,還要有授人以漁和因“魚”制宜的兩手準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