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9月號,總第12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兩岸關係新變化與香港的角色定位
主 辦:中國評論月刊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主持人:饒美姣(嶺南大學前副校長、博士、經濟學家)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月刊社長)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評論員:曾鈺成(香港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委員)
    劉迺強(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委員)
    熊 玠(紐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
    周八駿(香港特區策發會委員、中國光大集團
        高級研究員、博士)
    宋恩榮(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主任、博士)
    莊仲希(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審核轉
        遞辦公室高級主任)
    謝國樑(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座談會現場


時 間:二OO八年第九次座談會(總第129次)
地 點:中國評論香港總部會議室

  饒美蛟:開場白

饒美姣(嶺南大學前副校長、博士、經濟學家)

  大家都知道,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國民黨重新執政,五月二十日馬英九正式成為台灣新的領導人,兩岸關係也因此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座各位都是對海峽兩岸四地關係有相當認識和研究的專家學者,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探討香港的新角色、新定位,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但是很可惜,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的新形勢下,香港對於如何認識和調整自己的新角色、新定位,並沒有甚麼深入的討論。我們對於香港的中央政策組有沒有討論這個問題,以及討論的情況怎麼樣,都不清楚。但是從媒體和官員的言論來看,至今似乎還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我們從最近國台辦主任王毅出席、海研中心主辦的杭州會議主題可以看出,未來大陸力推的主軸就是“和平發展”。在這種新形勢下香港應該怎麼去定位?我們與過去的定位應該有哪些不同?是不是需要新的思維和新的模式?希望大家提出真知灼見。

  曾鈺成:香港尚缺應對的心態和措施
      適時調整可獲千載良機

曾鈺成(香港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對於應對變化缺乏準備

  特區政府對於兩岸關係發生變化後對香港的影響,目前已經有了一個回應的口徑、標準的說法,就是短期可能有一些影響,人流和物流會受影響,中介角色會有負面影響,每年經香港到大陸去的台灣旅客會下降,港台之間貨運也會受影響。但是長遠來說,由於兩岸關係改善了,大中華區的經濟貿易會加強,從長遠來說肯定對香港有利。

  我們民建聯作為一個和中央政府關係比較好的團體,與特區政府也有很好的合作關係。過去民進黨還沒有上台之前,當時台灣派駐香港的機構負責人與我們的關係也很好。當時台灣的駐港機構也多次邀請民建聯到台灣參訪,也有不少人沒有用民建聯的旗號,去了台灣,但是我一直沒有去。

  不久前我們民建聯組團去了台灣,我也去了。去的目的,主要是因為我們覺得兩岸關係改善了,民建聯應該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因為我們與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且我們與台北也有溝通渠道,應該可以扮演一個角色。帶著這種觀點,不久前我們就去了台灣。

  去之前我們在香港辦了一個研討會,台灣方面對此反應非常強烈,他們主動要來參加,要來發言。我們當時也請了特區政府的代表,政制與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派了一個副手前來參加,說的就是前面講的標準說法。

  目前看來,有關方面的態度就是等待。等國際經濟環境、地區經濟環境變好了,香港經濟自然就好了,就是這樣。那麼,對於兩岸之間的變化,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好準備,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很明顯,特區政府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

  台灣人士都認為
  三通直航不利香港

  民建聯不久前組織高層訪問團到了台灣,可以說我們接觸到的每一個政壇人物,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到他們第一是根本不重視這個問題,不重視香港;第二,他們認為兩岸三通直航對香港肯定沒有好處。有香港的記者問吳伯雄,兩岸三通,香港有甚麼角色?吳伯雄說,這個問題他們沒有想過。

  我們在台北第一個談的人是陸委會副主委張良任,他是最會講話的,而且對香港也瞭解。我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在香港探討兩岸關係改善之後,香港將面對甚麼威脅?有甚麼機遇?他很會講話,說他對香港充滿信心,相信香港人肯定會應對這個威脅,肯定會最大程度地利用這個機遇。(插話:等於甚麼都沒有說,祇是承認對香港有威脅。)

  我們見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二句就說,兩岸三通直航對香港肯定沒有好處。當然,蔡英文可能有民進黨的考量。但是我們見台北市長郝龍斌,他對台北的發展雄心萬丈。他說一旦直航,台北到上海等地祇要一個小時多一點,到長三角的台商為甚麼還要繞道香港?而真正的直航實現之後,還會將一部人吸引回來。另外,一些國際財團為甚麼不到台北設立辦事處或者地區總部呢?因為台北的空氣比較好,生活費用也不高,至少比香港便宜。我們有人問,這對香港有沒有威脅呀?他說這是無可避免的。

  對於香港的官員來說,即便是有擔憂,也不便說出來。因為兩岸關係改善肯定對中國人是好事,如果過於強調擔憂,可能會被認為“政治不正確”,官員也會自認散佈這種悲觀思想不好。而我在與一些商界的朋友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確不是這麼樂觀。
  
  馬英九有自己的戰略設想
  對兩岸關係亦不必過分樂觀
  
  我個人的看法,這個問題還要看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怎麼樣。過去一段時期,大家對於兩岸三通都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我感覺大家對此有點過了,就是過分樂觀。

  張良任上次也講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也是實話。我們去台灣的時候,正是海協會、海基會復談的前夕;我們去的第三天,海基會的人員就到北京去了。當時張良任就說,海基會的北京之行肯定會有成績的,肯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因為大家對於馬英九上台期望很高,台灣經濟“馬上就好”嘛。但是馬英九也知道,經濟的問題牽涉方面很多,不可能僅僅因為他上台就馬上變好;而且他也知道台灣人民沒有耐心去等待他的經濟政策帶來的經濟成果,因此他必須在短期內拿出一些立竿見影改善經濟的措施。直航就是能夠立竿見影的措施,所以馬英九很清楚,在這個問題上祇許成功、不許失敗。兩會復談還是很有成績的,大家馬上就有信心了。

  我認為,馬英九上台以後,已經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待兩岸關係的發展。我與一些大陸的官員交談,感覺他們對馬英九也不是沒有保留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