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9月號,總第12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兩岸關係新變化與香港的角色定位
  
  鞏固資金營運中心地位
  兩岸直航不會給港太大損失
  
  我認為,未來香港在兩岸關係的發展當中,應該是緊緊抓住一條就行了,就是作為兩岸之間的資金營運中心。祇要牢牢鞏固這個資金營運中心的地位,香港就將是一個兩岸關係發展的得益者。

  即使從遊客的角度看,我今天早晨還特別去查了數據。比如台灣來香港能夠過夜的商務客,人均消費是五千元左右,而沒有過夜的祇有幾百塊的人均消費。因此,如果香港能夠緊緊抓住這些不大可能因為兩岸三通直航而減少的台灣來港商務客,強化商務旅遊這一塊,即使是旅遊這一塊,香港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如果三通真正實現之後,香港的中資金融機構能夠到台灣,把網絡鋪開,對於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兩岸間資金營運中心的地位,是更加有利的。
  
  莊仲希:
  
  其實台商也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台灣投資香港的富邦銀行,還有十五個銀行總行在台灣的香港分行,五個代辦處,七個財務公司,二十五個證券公司。這說明,台灣對香港在金融領域的作用還是非常重視的。
  
  熊玠:“兩岸共同市場”有賣點
     香港國際地位可供台灣借鑑

熊玠(紐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

  關於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的問題,我沒有多少研究。祇是聽了各位的意見之後,受到一些啟發,因此也簡單談談我的觀點。

  不過在談香港在兩岸關係改善後的角色、定位與作用之前,我還是先談談兩岸關係。

  馬英九有很多不得已
  現在是面臨兩個反對黨
       
  此次到杭州參加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會議,有一個觀點我沒有講,現在我覺得還是應該把這個問題強調一下。那就是兩岸的關係並不是兩邊,而是三邊。因為台灣島內本身就有兩邊,一邊是國民黨,一邊是民進黨;加上大陸,兩岸關係就是三邊。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僅要考慮大陸這一邊,也要考慮民進黨這一邊。其實大陸在制定兩岸政策的時候,也要考慮島內的兩個邊。

  比如在競選的時候,因為大陸看好馬英九,所以民進黨就不斷試圖給馬英九戴一個紅帽子。而馬英九也不得不保持高度警覺,故意要跟大陸撇清關係,以免被紅帽子扣實。所以你看馬英九特意說,台獨也是一個選項。陳水扁搞了個“入聯公投”,馬英九就用一個“返聯公投”應對。西藏問題發生之後,他又率先說中國大陸的人權不好,他如果當選,不排除杯葛奧運。其實這都是選舉需求,因為西藏騷亂正好發生在台灣選舉前夕的三月十四號,還有一個星期就要投票了,當時正處於選舉造勢高度緊張的時候,藍綠陣營都想盡辦法為自己拉為聲勢、鞏固選票,都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打擊對手。所以,那個時候馬英九一定要與大陸撇清關係。

  即便是馬英九就職之後,迅速推動兩會復談、實現兩岸包機直航,這種有利台灣經濟的舉措,民進黨也會拿來攻擊他。民進黨說了,這都是民進黨政府早就做了的,馬英九沒有經驗,即便吃了虧都不知道。

  所以,上了台的馬英九,也是處處要防備民進黨的攻擊。因為民進黨很善於鼓動,在基層民眾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還有,馬英九為了照顧到泛綠選民,就要製造一些假象。就是有人講胡連會、胡吳會都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黨對黨的交往,會出賣台灣人的利益。為了撇清這種關係,於是馬英九就說台灣是“以政領黨,而不是以黨領政”。結果就造成國民黨內部鬥起來,現在馬英九要面對兩個反對黨,一個是國民黨,一個是民進黨。

  台灣政治生態已經變化
  政治人物的言行必須適應

  為甚麼馬英九要強調“以政領黨”呢?除了要面對美國人之外,也要面對民進黨的壓力。因為民進黨認為,如果是黨對黨,就變成了國民黨與大陸合起來,要出賣台灣利益。可是如果馬英九表明要“以政領黨”的話呢,至少民進黨還可以在“立法院”有點聲音,國民黨才不會對他造成那麼大的威脅。

  我們要體會到,政治形勢不同,政治人物的言行也要有所變通。當初在李登輝時代,台獨是可做不可講;但是到了今天,由於民進黨與國民黨這種微妙的關係,統一變成了可做而不可講。以我觀察,馬英九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利統一的,但是他不可講。
  
  香港若加入“兩岸共同市場”
  就不會因兩岸三通而太吃虧
  
  一般認為,兩岸三通直航對香港經濟會有一定的衝擊,但是我們不應該消極地面對這種衝擊,而應該想辦法利用這個兩岸關係大改善的機會,力爭能夠達成大陸港台三贏、甚至大陸台港澳四贏的局面。

  那麼怎麼才能達到四贏呢?我們可以看,民進黨反對與大陸統一,而他們可以影響相當一部分選民。此次台灣大選之後有一個民意測驗,百分之八十一以上的人都贊成“不統不獨不武”。所以,目前與台灣談統一,還是言之過早。

  可是,有一個問題絕對不會言之過早,那就是民進黨執政八年來把台灣經濟搞得很糟,“兩岸共同市場”這個概念的銷路還是有的。怎麼樣想辦法讓香港參加到“兩岸共同市場”面去,不但參加而且能夠起點作用。剛才就有專家講到香港目前已經是兩岸資金營運的中心,而且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我認為這個角色可以繼續發揮下去。如果香港能夠在“兩岸共同市場”面發揮作用的話,香港經濟就不會在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真正實現三通直航的情況下,吃很大的虧。
  
  要從戰略高度思考
  台灣的國際定位問題
  
  當然,我認為香港在政治上也還是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雖然台灣認為“一國兩制”他們不能接受,而且從李登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希望香港的“一國兩制”失敗,也不斷地說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失敗的。但是,根據我在香港回歸時期對香港花了三年時間進行研究,知道香港在二十六個國際組織中是正式會員,另外還在六個國際組織中是附屬會員,並是二十八個類似APEC、OECD、ENEP的國際機構的成員。香港當初是以殖民地的身份參與到那些國際組織中去的,當時香港是由英國管轄的。

  我想說的是,香港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居然在二十六個國際組織中可以成為會員,那麼,這個狀況是不是可以作為一種模式,讓台灣仿效。如果香港能夠提出這一點,那麼香港就有地位了。這個模式對台灣是很有吸引力的,這樣香港也就可以提高身價了。我認為,如果香港可以利用香港的成例,提出有關建議,給令兩岸都頭痛的台灣國際地位和國際生存空間問題提出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香港的政治地位就提高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