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從兩岸政經關係發展看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的前景
  縱觀1979年以來的兩岸政經關係不難看出,兩岸政治相向而行時期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持續融合與發展,尤其是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為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2008年—2015年兩岸經濟合作進入制度化合作階段;兩岸政治上背道而馳之時,兩岸經濟合作與發展則出現倒退。……
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台灣社會群體結構演變與特殊群體現象
  台灣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移民社會。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台灣社會出現不同的族群或群體,還有不同歷史時期不受關注的不少特殊少數社會群體。不同族群或社會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徵與複雜的兩岸情感。我們常常習慣性用所謂四大族群觀察台灣社會結構,其實是不完全準確的,需要從微觀層面瞭解與觀察台灣社會特殊群體現象,進而全面、歷史地認識台灣社會群體結構的特殊性與複雜性。……
知中疑美:拯救台灣的中道
  朱雲漢逝世後,我仔細回想他以清冷的批判意識倡議“知中疑美”,其實傳承了胡佛教授當年創立“澄社”時的“中道”理想。胡教授生前經常對老友慨嘆:在“民粹主義”盛行的台灣,學術界講究的是“西瓜偎大邊”,所以很難找到“中道”的市場。然而我卻相信:他們師生二位“窮其一生之力”所提倡的“知中疑美”,正是拯救台灣的“不二良方”。……
兩岸“破冰”的歷史記憶與啓示
  30年前歷史性的“汪辜會談”,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汪辜會談”之所以能够成功舉行,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得到兩岸強大的民意支持。“汪辜會談”的重要啓示是:台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家裡的事,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兩岸協商談判的地位“平等”,大陸沒有“矮化”台灣;兩岸可以“求同存異”,更需要“聚同化異”。……
“汪辜會談”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的再考察及其啓示意義
  從國民黨敗退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經歷了“隔海對罵”和“單方喊話”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台灣當局允許台胞到大陸探親,兩岸民間交往實現零的突破。為解決兩岸交往中出現的一系列具體問題,海協會和海基會因此成立,雙方在達成“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舉行“汪辜會談”。……
台灣的政黨輪替:狀況、特點與趨勢
  2000年台灣“大選”後國民黨下台、民進黨上台執政;2008年民進黨下台、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台灣出現政黨輪替。到了2016年政黨輪替再現,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至今台灣經歷6次“大選”和3輪政黨輪替。筆者對這6次“大選”選舉結果和數據進行梳理,結合這3次政黨輪替時選舉基本情況,分析其特點,從政黨認同的視角對台灣政治發展態勢提出看法。……
台海變局下的兩岸關係:矛盾與問題
  近年來,中美及兩岸在台海的力量對比和互動形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中美、兩岸、美台關係結構出現顯著變動,台海變局出現。隨著中美競逐的加深,兩國圍繞台灣問題的主權與霸權矛盾,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愈加深刻,并與兩岸間的主要矛盾形成叠加,進一步凸顯了兩岸關係的複雜性、矛盾性、衝突性和對抗性。……
台美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兩岸統一的障礙在美國,亂源在台灣。美國以維護其霸權、遏制中國崛起為目的,運用“台灣牌”不斷在台海地區拱火,試圖以代理人戰爭“以台制華”,打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台灣民進黨當局則視中美博弈為“以戰謀獨”的天賜良機,一方面配合美國,想方設法刺激大陸做出強烈反應,營造台海緊張局勢;另一方面“以武拒統”凝聚大選基本盤、拓展中間選民票源;更是用“倚美謀獨”凝聚朝野共識,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在國際上挑戰一中原則。……
島內“台獨教育”發展演變與對青年“國家認同”的遞進影響
  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心理基礎是台灣民衆的“中國國家認同”,而正處於思想萌發和激進時期的台灣青年在思想上的“國家認同”,對於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科學教育與國家認同觀的形成有緊密的關係,台灣教育政策的變遷對民衆的“國家認同”觀產生了重大影響。扭曲真相、重塑認同、歪曲史觀的“台獨教育”割裂了兩岸精神紐帶,解構了“一個中國”的根基。因此為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加強文化溝通和教育,闡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
台灣的角色與兩岸機遇期分析
  未來三年可能是兩岸避免衝突的機遇期,也可能是出現協商談判的關鍵期。美國作為區域霸權,遏制中國大陸,在美優先前提下與之競爭的關係不會改變,短期內持續鬥而不破。從美中台三角關係而言,台灣將被動服從美方指揮,而成為美方棋子,或者代理人角色(一如俄烏戰爭的烏克蘭),則很容易進一步在台海衝突中成為戰爭的前沿及美中博弈下的台海戰爭代理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終止內戰、避免軍事衝突、外交空間協商以及兩岸終局安排等四項議題,必將面臨嚴峻考驗,而且有…
中共二十大後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思考
  中共二十大是謀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會,對中國未來的國家社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設中國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經濟治理體系和優化提升企業經營環境的舉措,將極大改善台資企業在大陸的經營環境,也為兩岸經濟的融合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大環境。台資企業應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下大陸經濟運行出現的新特點,積極創造企業內外雙循環互動新發展模式。……
“和統”與“武統”選項緣何不可偏廢?
  “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優先選項。但是,近年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及美台互動的態勢,使得“和統”障礙不斷增多、阻力持續增大。與此同時,美國一再表示強烈反對中國大陸的“武力統一”選項,不惜運用嚇阻策略;美國強調反對任何改變現狀或破壞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單方面舉動,妄想使中國兩岸不統一的現狀無限期維持下去。概而言之,美國試圖阻撓中國早日實現完全統一。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和統”與“武統”選項不可偏廢,應根…
政治規制與經濟自治:“兩制”台灣方案芻議
  本“兩制”台灣方案是對統一後台灣治理的制度安排設想或框架,是實事求是地以差異化治理方式解決歷史性結構問題的理性策略,是對“一國兩制”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其核心要旨在於“政治規制,經濟自治”。政治方面,台灣既有的政治制度可以存在,但必須從法律、政治運行體制機制等方面堅決進行“去台獨化”,預防其制度內生性的政治風險。……
當前兩岸教育交流現狀分析及路徑探討
  後疫情時代,隨著民進黨當局堅持“政治抗疫”,大肆控制島內輿論及操弄“抗中保台”攻擊中國大陸,兩岸互信基礎遭遇到嚴峻挑戰。而兩岸的教育交流更是首當其衝地成為民進黨當局反對大陸的“犧牲品”,兩岸的教育交流可以說已經被人為地按下了“暫停鍵”,在阻斷兩岸教育交流的同時,民進黨當局更是不顧兩岸有識之士的反對,大肆推行“去中國化”、蓄意篡改教科書、推行“本土語課”,其種種割裂兩岸文化、歷史的行徑令人不齒。……
九合一選舉對未來台灣政治生態和兩岸關係影響研析
  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創下1989年投入地方選戰以來的大敗,地方縣市長僅取得五席,比1989年首度參選斬獲六席還少一席。民進黨因高端疫苗及防疫政策疏失,及陳時中的高仇恨值,使北藍南綠的格局再次成型。抗中保台牌在地方選舉失效,而且使用司法追查的手法在宜蘭及新竹市並沒有奏效。林志堅的論文門事件,讓青年朋友們認清政治人物的真面目,也連動影響新竹市及桃園市選情。……
強化對台青年成長教育,壯大反“獨”促統統一戰綫
  台灣青年是台灣政壇的“新生力量”,政治參與熱情持續增溫,在台灣政治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縱觀“台獨”逆流及其發展動向,未來,反分裂、反干涉的“雙反鬥爭”將進入更加複雜嚴峻的新階段。台灣青年世代是大陸統一戰綫工作中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在中美戰略競爭全面升級,民進黨當局“倚美反中”、“謀獨抗統”背景下,在這場關乎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反分裂、反干涉的“雙反鬥爭”中,台灣青年不能缺位。做好台灣青年成長教育工…
“反代理人戰爭”與“一中兩憲”政治現狀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的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的必然趨勢,美國將採取“誘殺策略”,設法誘使台灣和大陸捲入一場長期而且血腥的“代理人戰爭”,自己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隔岸觀火,儘量避免跟中國發生核衝突。蔡英文上台後,為了謀求“台獨”,不惜採用各種手段,破壞海峽兩岸“一中兩憲”的政治現狀,致使兩岸關係瀕臨斷裂。……
“逼統”戰略:理論內涵、驅動因素及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破壞和平統一的前景,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
積極引導台灣民衆樹立新時代兩岸關係的應有認知
  【摘要】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逐步消除兩岸對立、隔閡和誤解,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既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高質量統一的必然要求。推動兩岸心靈契合的核心要義,就是在中華民族復興、祖國統一大業重大問題上建立兩岸同胞共同的認知。要著力建立民族復興、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的認知,擴大“被統一”意識。使台灣同胞認知到,兩岸統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生之年就會到來。……
兩岸內外與完全統一:二十大報告涉台論述的理論解讀
  完全統一是二十大報告關於台灣問題的終極目標,且與民族復興存在強關聯關係。這一目標根源於中國共產黨設定的歷史任務,而這一歷史任務被認為是全體中國人的公共意志,是中華民族的整體政治判斷與實踐追求。“歷史任務”具有中國憲法上的規範性確認和承載,具有執政黨使命的神聖義務根據和責任倫理。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里程碑,是新時代在思想體系與制度體系上基本成熟的標志。……
   共1169條﹐第4/59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