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
日本民族文化再發現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02 14:33:38 |
在現代學科體系的建設上,日本比中國先向西方學習一步,為中國充當了一個中介。而就在日本在近代史上對中國已經確立優勢後,一部分日本精英還曾考慮過日本從文化上反哺報恩中國的問題,因為日本古代從中國所獲非常之多。 昔日的學生已變成了老師。1895年3月,在甲午戰爭中敗局已定的清廷派李鴻章前去與日本親王伊藤博文談判。3月20日的會談記錄表明,李鴻章提出,中國與日本“應力維亞洲大局,永結和好,庶我亞洲黃種之民不為歐洲白種之民所侵蝕”。伊藤博文問及中國現代化進程為何如此緩慢:“十年前我在天津時,已與中堂談及,何至今無變更?本大臣深為抱歉。”李鴻章無法圓滿地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昏饋而腐敗的清廷完全不了解被他們鄙視的“倭人”、“蕞爾小國”的勵精圖治。伊藤博文還是一名年輕武士時,曾經紆尊降貴地在一艘開往倫敦的英國船只的船桅前找了個鋪位,他在倫敦了解了西方的語言和風俗。 對於同一階層的中國人來說,伊藤的舉動是不可思議的,它充分說明為什麼日本比中國更好地適應了環境。到1895年,日本的法治進程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國自願廢除了早先條約規定的治外法權。直到35年之後,同樣的事情才在中國發生。 在仇恨之外,這個國家有太多值得中國學習的東西,從歷史到現實都是如此。 距離二戰結束六十多年後,中國擔心民族主義的復甦讓日本重回右翼、擴張、軍國主義的老路,即二戰前的日本,而日本一些精英人士也擔心現在的中國變成那時的日本,這聽起來像個笑話。不過,一些日本人給出的理由卻讓人笑不起來,二戰前的日本,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民族自信心高度膨脹,而皇權與軍人幹政卻日益形成了一個政治上獨裁的體制,經濟上富裕而政治上獨裁的國家是最讓人害怕的…… 兼聽則明。 你的問題歸你的,我的問題歸我的,出了問題,大家都應該晾晾。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當劉翔在110米欄獲得冠軍時,從事電視轉播的日本記者跑到中國記者席來道賀,對他們而言,劉翔的勝利不僅僅是中國的勝利,也是黃種人的勝利,打破了黃種人在短跑項目上難有所作為的神話。 強調種族意識,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今天都有政治上不正確的危險,但是台灣一位知名歷史學家卻點破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即一個族群裡的人越是受了較高的教育,越是精英,他的種族識別意識其實是越強的,這種識別意識不一定導向種族歧視,對這些精英而言,它更傾向於證明自己所在這個種族能否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多的貢獻。 對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而言,日本民族始終是一個伴隨在左右的鄰居和參照系,這兩個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平友好和戰爭傷害,有相當部分都進入了彼此的民族記憶。現今世界上,很難找出兩個國家人種(可能有著共同的遠祖),地理與文化傳統如此接近,心理距離卻如此之遠的例子。目睹小國林立(從人口與面積而言)的歐洲在政治經濟一體化道路上愈行愈健,有著相似文化傳統的東亞數國卻因為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歷史糾葛等原因(其實,這些問題歐洲何嘗沒有過)在一體化整合道路上遙遙無期,不禁讓人慨嘆,這是東亞的悲哀,東亞人的悲哀,東亞智慧的悲哀。 然後你同樣會慨嘆另一個事實,美國人與日本人在二戰中打得不可開交,雙方死傷重大(太平洋戰爭的慘烈絲毫不遜中日戰爭),還有兩顆原子彈之痛,但一俟戰爭結束,美國就在清算罪惡的同時推動和解進程,其中固然有國際情勢變更後國家利益之故,但你亦很難說這與心胸沒有一點關係。 對中國而言,日本是一個貌似熟悉的鄰居,關於日本的話題占據了中國人涉外言論的相當部分,而另一方面,民間對日本的真實的了解可能並不全面與深入。對這個熟悉的陌生人,我們最好的態度是,從了解開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