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平行曼谷:泰式民主下的繁華與破敗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08:29:39  


 
  在高檔的CBD四周,低矮的電線杆和密布的電線橫七竪八;大型購物中心的旁邊就是一溜經營著各種小吃、花花綠綠的服飾的路邊攤位以及流動攤販;架在空中的現代化輕軌下面,是滿街滿眼的東南亞標誌性交通工具——突突車。這樣的場景,很難讓人對城市的管理者和規劃部門表示滿意。

  而曼谷給記者帶來的第一個別樣感受的地方,竟然是加油站。這座城市的加油站竟然以廁所的清潔程度作為亮點進行宣傳。

  曼谷汽車數量泛濫成災,汽油卻完全仰賴進口。雖然加油站多為私人經營,油價卻是由國家制定的,因此,比拼廁所竟成了它們之間的最大競爭點。

  外人看來,未免滑稽。然而曼谷的繁華和破敗都有它的內生邏輯。

  一方面,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泰國全部6500萬人口中有1000萬集中在曼谷,全國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因此和國內一樣,曼谷的房價不算便宜。在曼谷商業區,一套公寓的價格在1萬到2萬人民幣之間。一位曼谷居民告訴記者,他們的收入不算高,每月2~3萬泰銖(約合人民幣5000~6000元)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了,“但我們沒有買房的壓力,因為土地是私有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房子。所以這樣的收入已經可以讓人們過上不錯的生活。”

  另一方面,過得不好的其實大有人在,在政府辦公區外面的馬路邊,記者看到了一長排就地搭建的小帳篷。這些人在國內,被稱為“上訪群眾”,他們多是貧困地區前來要求政府救助與扶持的人。然而,辦公的辦公,上訪的上訪,雙方相處得還算和諧。

  實際上,泰國經濟始終不振,從某種角度上看是因為該國政局一向不算穩定,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有將近五十個政黨,權力非常分散。泰國政府各個部門中,執政黨員出任部長的一般是在三分之一。另外的部長都由得票數目較多的大政黨黨首擔任。

  這樣的“民主”某些時候令人尷尬。以曼谷交通為例,其錯綜複雜令人崩潰。曼谷的地鐵、城鐵、機場快軌、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分別屬於三個政府機構和五家不同的公司。其中三個政府機構分別是曼谷市政府,泰國交通部和民政部。他們級別不同且服務於不同的政黨。儘管曼谷人口密度不及北京,但交通擁堵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最要命的是,它時時刻刻都在堵著。所以在泰國,約會遲到是家常便飯,而“堵車”則是永恒的理由。

  對此,曼谷市長市長頗有些無奈地調侃:“對於改善曼谷擁堵,我想我只有兩件事可做。其一是向市民們保證明天一定會比今天好,其二是祈求佛祖保佑,他們相信我的話!”

  但更多時候,這樣的“民主”帶來的是“和諧”。記者來到位於曼谷市內象徵泰國憲政的建築物“民主紀念碑”下,據說“紅衫軍和黃衫軍鬧的時候,就在這個‘民主廣場’示威,但其他人依舊是該幹什麼幹什麼,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2011年8月5日,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妹妹英拉高票當選這個國家首位女總理,最廣泛的的根基就在於她對於草根階層的惠民政策,因此被看做是可以救民於水火的“白馬公主”。

  當民眾有選擇權的時候,即便貧困,至少可以更有尊嚴地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