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騷亂之後的泰國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0-05-23 08:38:35  


政府武力清場,“紅衫軍”卷鋪蓋回家。圖為泰國士兵拆除“紅衫軍”營地內的旗幟。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訊/說到底,泰國政治危機的根源是利益分配問題,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途徑怕只有兩條:要麼通過經濟的大發展,讓利益的蛋糕變大,每個人所得更多;要麼通過有魄力的政治改革,讓利益的分配更公平、合理。否則,紅衫軍的魂魄,依舊會在泰國上空飄蕩,隨時可能“借屍還魂”。《青年時報》昨天登載國際關系學者陶短房的評論文章“大騷亂之後的泰國何去何從”,內容如下:

  為期69天的紅衫軍曼穀街頭示威,最終以政府武力清場、紅衫軍首領宣布投降,畫上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

  盡管在曼穀和全國23個實行緊急狀態的府,局勢依然緊張;盡管世界貿易中心的廢墟上,煙火的痕跡宛然猶在;盡管宵禁令被延長,零星的衝突時有發生,但總體上,紅衫軍的這次大規模行動,業已宣告結束,回顧和總結固然重要,但人們更關注的莫過於將來,莫過於紅衫軍事件之後,泰國政治格局將如何演變。

  當政府和紅衫軍仍在街頭僵持,軍隊引而不發時,曾有許多評論認為,軍人中有許多也是貧民出身,未必下得去手,事實證明,這種判斷並不全面。在類似泰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任何一支以義務兵為骨幹的軍隊,其基本成員都只可能來自貧民階層,但這並不妨礙在大多數時候,他們會最終執行政府和軍官的指令。作為一個特殊形態的君主立憲國家,當大多數國民仍然支持這樣一個政體,支持王室和王國體制時,他信在千裡之外高喊的“起義”,也只能是一種姿態的表達,尤其當別人流血犧牲,而他本人卻在巴黎攜眷輕鬆購物,這種姿態的表達,就更缺乏感染力。

  然而紅衫軍的政治訴求———更平等的利益分配、更公平的社會秩序,卻擁有廣泛的群衆基礎,而貧富之間、城鄉之間的對立,更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他信或他信的政黨被邊緣化,紅衫軍依然會以不同形式繼續存在,並在鬥爭中湧現出新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的風格、號召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後泰國政治格局的演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