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秦輝:中國要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9-29 08:31:10  


 
兩種“尺蠖效應”的互動:誰“學”誰?

  事實上無論政治關系如何,只要經濟上加入了全球化,上面兩種影響就少不了。尤其像我前邊講的:今天西方那種“左起來國家要為百姓多掏錢,右起來國家要向百姓少收錢”的體制形成民衆高消費高透支(歐洲表現為高福利高赤字)的激勵,而中國那種“左起來國家就向百姓多收錢,右起來國家就少為百姓掏錢”的體製造成民衆低消費高生產、正“需要”有人來透支他們。於是“兩種尺蠖效應的互動”(尺蠖這種“弓腰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而“尺蠖效應”就是說,尺蠖一會兒收縮,一會兒放直,可是無論收與放都只朝著一個方向——在中國就是爽了利益共同體而坑了普通老百姓的方向。)就形成了所謂Chimerica(中美互補,其實也可以看成中西互補)現象,而且還似乎產生了某種程度的“互相依賴”。西方通過透支維持高消費並緩解其債務困境,中國通過“被透支”獲得高增長並克服其過剩危機。但是這次危機使這樣的全球化互動方式顯出其不可持續性,於是在兩邊都出現了變革的要求。

  由於目前階段的危機在西方更為突出,而且西方言論自由,社會情緒也更外露,因此似乎是他們首先表現得亂了分寸。美國要加強監管,歐洲要降低福利,那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日子難以為繼,而民衆也深感煩躁。於是有人說,美國也要向中國“學習社會主義”了。

  但說實話,美國政府入市挽救大公司與其說是濟貧不如說首先是“救富”,這連福利國家政策都算不上,何談“社會主義”?至於奧巴馬醫改倒確實有福利國家的趨向,說是“社會主義”也可以,但這是西方固有的“民主社會主義”,說是學歐洲還庶幾近似。說是學“負福利”的中國,豈不南轅北轍?

  我曾指出憲政民主、尤其是普選民主天然有公共福利傾向。反對民主的李嘉誠先生說“民主將導致福利社會”(大陸也有因厭惡福利而反對民主的類似言論),就事實而言不能說他錯。當然民主未必一定導致瑞典式的高福利,但民主制下不論高低,肯定會導致正福利,“負福利”在民主國家肯定是沒有的。社會保障在西方也幾乎與市場機制一樣歷史悠久,絕不是有了蘇聯式國家才開始的。所謂羅斯福“學蘇聯”、奧巴馬是“毛巴馬”之類說法與1930年代有人說羅斯福學希特勒一樣,都是反對福利國家的右派人士攻擊之詞,福利國家的擁護者從來竭力否認。這只能說是極權國家的“國家管制惡例”給反福利人士提供了借口,使人們對民主國家的幹預也心生疑慮,因而阻礙了福利國家建設。怎能反過來以這些“潑臟水”之詞來證明社會保障就是學的極權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