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你了解抗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12:33:03  


 
  中共史觀更開放了

  《瞭望東方周刊》:官方修史、學者修史和民間修史的路徑、側重點、模式有何不同?

  李蓉: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是共同遵循的,雖然各自的角度和興奮點不完全相同。所謂官方、民間修史,其實都是學者修史。同樣是研究部門,研究角度和興奮點也會不完全相同。

  如一些社科院的學者,他們比較注重運用實證研究和個案研究,擅於實證性考察,以小見大。這對抗戰史的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可以幫助人們更細致、具體地了解歷史,也可以開拓研究的視野。從研究對象來看,有不少文章是從政治、軍事向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史等多角度轉變。

  一些大專院校的學者也從社會變遷的角度研究抗戰史。比如南開大學的學者在研究華北抗日根據地的社會變遷方面就取得不少成果,對抗戰史的研究很有啟發性。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政策、方針其實跟社會現實緊密相連。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反映歷史、黨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角度。還有一些學者關注細菌戰、化學戰、重大慘案或者慰安婦問題,這都是過去黨史和抗戰史研究中曾經比較單薄、推進比較艱難的一些課題。現在通過許多學者和熱心人士的努力,借助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把日軍侵華期間的非人道罪行加以揭露,並把資料留存下來。這也是在固化歷史,教育後人。

  《瞭望東方周刊》:抗戰史研究內容上有什麼變化呢?

  李蓉:中共抗戰史不完全等同中華民族抗戰史。以前的抗戰史研究比較關注戰爭,現在卻擴展開來,既有戰爭,也有社會生活的變遷、社會心理的變化、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運動、全國的抗日文化運動等等。

  以前史學工作者的視野和資料局限或側重在敵後根據地的建設,現在擴大到全國,除了根據地,還有淪陷區、還有國民黨區域;過去側重於共產黨自身建設、軍隊建設等方面,現在則從總結共產黨局部執政經驗的角度,也對抗戰時期的政府工作、經濟工作、社會工作等進行研究。

  對於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表現和貢獻,以前因解放戰爭時期將其視作戰犯、“人民公敵”,所以對其抗戰中的消極方面揭露、批判比較多。現在也批評國民黨頑固派反共反人民,但已經將國民黨的頑固派和民主派區別開來。即使是對國民黨頑固派,也是實行又團結又鬥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簡單的全盤的否定。

  事實上,歷史發展往往呈現出複雜性、多樣性,對國民黨來說,也不是說一個“對”或“錯”就解決問題的。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態度,有的是根深蒂固的反共立場和錯誤認識所決定。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反共,製造摩擦,這都是事實,無法回避。但他將抗戰堅持到底了,沒有投降當漢奸,那他和汪精衛就不同。

  此外,對國民黨區域的研究也是深化,包括經濟、文化教育、對外關係等等。畢竟國民黨還是在抗日的前提下,一直沒有離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敵當前,只要抗日,就應該肯定。這些都說明,全民族抗戰的視角在不斷深化和拓展。

  總之,抗戰史研究的拓展方向就是,從敵後根據地、解放區到淪陷區,到國民黨統治區,全方位的研究全國不同地區的情況;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前線到後方,從西南到西北,包括全國在內;從中共到其他黨派,從中國抗戰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社會心理等方方面面。有許多內容值得去繼續深化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