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你了解抗戰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12:33:03  


 
  許多問題都需要研究

  對比中日雙方的研究,薩蘇總結說,日本方面的研究更加重視細節,強調直接證據,從細微處進行擴展,“比如日本記者在描述一艘軍艦被擊中的時候,往往會詳細到炸彈把廚房給炸壞了,把醬油瓶子炸碎後,醬油潑灑到墻壁上。這樣有時候就會只重視了細節,而恰恰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整體性。”

  雖然日本人記錄事情非常詳細,但官方記載和民間記載經常截然不同,“官方在上報傷亡的時候,總是多報殺傷敵人,少報自己的傷亡,比如在太平洋戰爭的塞班島戰場,日軍和美軍交手,每次都是將屍體拖回,堆到後方,以至於給美軍造成了戰鬥雖然激烈,日軍卻幾乎打不死的印象,讓當時的美軍非常沮喪。”

  還有洛陽戰役,前後共打了15天,戰鬥一直非常激烈。其中一場慘烈戰鬥後,日軍只報告55人傷亡,卻是消滅中國兩個軍。但在日軍老兵的記載裡,日軍在一場刺刀戰中就曾傷亡數百人。

  日本在研究“二戰”時,通常會借鑒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史料,“我有一次在文章中使用關於平型關戰役的資料時,通過查詢日文資料發現一段非常生動的描述,包括八路軍怎樣從懸崖上衝下來消滅千名亂作一團的日軍。後來回國看到一本回憶錄,感覺似曾相識才知道那個資料是日方依據中國的文獻編譯過去的。”薩蘇說。

  在日本的圖書館裡,可以找到大量關於中日戰爭的書籍。比如大阪圖書館就保存著大量中國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著作,“日本的圖書館中通常可以看到半架半架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書籍,還有日軍侵華時期的各種說法,作者包括大陸的,台灣的,也包括日本自己的。”

  薩蘇認為,關於日軍侵華的史實,在日本大多數教科書裡的態度基本明確。他說,引起亞洲其他國家強烈反感的右翼教科書,使用率低於1%。

  “二戰”後,日本逐步取消對青少年的武士道精神教育,“日本逐漸進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後,年輕一代已經很難想象曾經和別的國家人打過仗,還留下了罪行,普通的日本人根本無法理解。”薩蘇說。■

  來源:2010年08月16日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