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如何面對新情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0:44  


 
  我常講的例子是,這些公民團體也需要合縱連橫,例如反媒體壟斷、反服貿、反洪仲丘事件、反核等等,他們幾個團體主張未必相同,但你會發現到每次大活動他們都在一起。這些團體也都未必全部反國民黨,他們也希望自己不要有政黨包袱,即使是他們事實上與民進黨的關係的確比較好。最明顯的例子是,在苗栗大埔事件上,同一群人在苗栗是反國民黨;在台南鐵道東移抗爭上,他們是反民進黨。像這樣的團體,一定是在事件上站在執政者的對立面,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我們民進黨也不可能每一樣都與他們的要求一致。

  所以公民團體今天已經走出一條自己路,他們要群眾有群眾、要資源有資源,他們有需要與民進黨或國民黨結合嗎?不需要了嘛!他們在選制上、憲政上找到一條要走的路,其實如果要走議會路線,他們本來就應該找到一條自己生存的路,不管對民進黨有利或不利,這都不應該是他們在意的條件。民進黨也不一定要限制他們要與民進黨站在一起。

  所以雙方的夥伴關係怎麼建立,我認為目前的狀況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有很多事情,民進黨不管中央黨部與地方黨部都有盡力協助,但是我們不能講,一講就會讓團體們落入“你們都是民進黨的”的標籤。事實上,國民黨也可以支持他們,就看國民黨有沒有表示,他們有沒有接受國民黨?我不知道,至少民進黨的表示與支持,他們願意接受。這點的夥伴關係,到目前為止已經不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對立面的關係。

  蔡主席可能認為這樣的夥伴關係可以更信任,更密切。我認為OK,時間也到了。但是如果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已經出現,如果他們想在選制上做改變,他們一定會要求說,整個國家的制度要讓他們可以參與和當選,這樣的話,就表示他們與民進黨不一起選。如果他們變成另外一個政黨,不管名稱為何,這樣的夥伴關係如何建立?這是民進黨的挑戰。

  我們可以看說,民進黨加這些反國民黨的勢力,光譜會有多大?以前可能不到50%,如果現在超過50%,甚至60%,國民黨剩下40%,他們拿到10-15%很合理啊,憑什麼要求他們掛民進黨黨旗?剛剛子嘉兄說,他們會對民進黨造成威脅,我倒是不這麼認為。你要看你是淨賺還是淨賠。整體反國民黨的勢力超過50%,大家就是淨賺;要說民進黨萎縮一點,我不認為是這樣,因為各家民調顯示,民進黨的狀況比國民黨要好很多。

  如果民進黨的席次分一些給公民團體,人數超過我們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他們有合理的要求、清晰的立場,這個立場一定會與準備中央與地方執政的立場相左。我認為,民進黨該做的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要求國民黨在憲政上,在“立委”的選制上做改變,讓他們可以進得去。我認為這是重要的。

  第二,如果可以在不用“修憲”的狀況下修法,讓他們可以進得了議會,這也是重要的。這代表在價值觀、大方向的地方,我們增加了力量。可能在台南,他們還是反對鐵道東移,沒有關係,他們可以有自主性。但是在苗栗、台北市,有大埔、文林苑那樣的事情,民進黨可以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在“立法院”中,他們有自己的不分區“立委”,或者只剩下區域“立委”,就像日本的眾議院一樣,環保團體也可以選上幾席。我覺得這樣的狀況對台灣來說是健康的,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合理的。如果國民兩黨只是想著在“國會”選制上保住自己的席次與比例的話,這些人無法接受。那民進黨堅持的話,只會讓他們距離更遠。

  所以下一階段,蔡主席的挑戰在於,當憲政會議用任何形式開始,討論到“國會”的選制,民進黨與公民團體主張不一致的時候,你可不可能取得一個共同的版本,壓迫國民黨修改。這點是實質上,表示他們與民進黨是不同的政治團體,但是我們在此議題上合作,如此的夥伴關係有無可能?假如公民團體表示他們是獨立於民進黨與國民黨以外的政治勢力,台灣沒有勞工政黨,也沒有環保政黨,這樣算不算夥伴關係?還是說夥伴關係一定要建立在他們加入民進黨?在民進黨的黨旗下取得不分區或區域“立委”?

  我認為後者的空間不大,也會有相當的矛盾,因為在民進黨地方執政縣市,當他們反對時,如何用民進黨的殼去上市、當選?這點的確是不容易做到的。這個夥伴關係可以更深或更檯面,而不要只能陷在我們只能在檯面下協助,或者是說民進黨不能掛黨旗,這個已經進步很多了,但還沒有辦法達到我們要的。如果民進黨的支持者怕我們的議員落選,希望他們掛民進黨的黨旗,我很負責任的講我的看法,這一點已經做不到了。

  我們應該以大方向來說,如何在2016“總統”大選,我們打贏國民黨;如何在未來“國會”,在選制改變之下,我們把非國民黨的席次做到過半;在各級議會,讓他們進得去,不需要每天上街頭。民進黨過去也發生過街頭路線與議會路線的討論,最後還是選擇議會路線。如果公民團體或是新世代,也想在未來長長久久的關係上採取夥伴關係的話,我認為共同來做選制與憲政上的修改,共同討論出一個版本,是一個可能合作的開始。但這個合作一開始,就代表他們不是民進黨了。

  在這點上,可能矛盾,也可能是依存關係,我們黨內如何取得共識,這很重要。有可能會發生的論戰是,民進黨為了顧及自己的席次,而與他們相左,我們有沒有力量達到這樣夥伴關係的架構?我認為,應該要讓他們自己可以存活下去,從體制方向上合作,是比較合理的夥伴關係。如果蔡主席未來在達成這點之後,應該與青年與新世代的溝通就不是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