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蔣菁(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特別是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之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降至冰點。隨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的經濟制裁,俄羅斯也相應採取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2014年7月30日,西方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為期一年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涵蓋了金融、能源、國防和關鍵技術等核心領域。單從制裁的內容來看,著實打中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痛處。它不僅切斷了俄羅斯國有銀行向西方融資的渠道,還阻斷了石油天然氣行業一些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引進。隨後,俄羅斯出現了國際資本外逃加劇、外國投資明顯減少、外匯儲備大幅下降、盧布對美元嚴重貶值、通貨膨脹率超出預期等現象,國民經濟總體形勢十分嚴峻。此外,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使俄羅斯承受了總額約達1 000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對其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加劇了衰退的步伐。根據有關部門的預測,俄羅斯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只能達到0.5%~0.6%的水平。

  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加緊實施“向東看”戰略,展開了一系列針對亞洲的外交攻勢,積極尋求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力圖平衡西方制裁後給市場帶來的巨大衝擊,減少對西方,特別是對歐盟的經濟依賴性。不難看出,俄羅斯此次“向東看”,旨在全方位提升與亞洲國家的關係,計劃通過加強經濟合作和軍事合作進一步促進同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的經濟關係。俄羅斯戰略重心的東移,勢必會給新時期的中俄經貿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對提升兩國的經濟合作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依筆者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新技術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全面升級

  強化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是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的一部分。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升級後,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技術裝備和技術,導致俄羅斯多個行業相繼出現了零部件缺貨和西方設備進口受阻的尷尬境地。為此,俄羅斯企業不得不轉向東方(主要是中國),尋求新的替代技術和裝備,以彌補市場的需求。這為中國裝備製造企業提升俄羅斯市場份額創造了良機。從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制裁後俄羅斯企業尋求對華合作的意願明顯增強,許多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得以深化,主要緣於中國不斷增強的裝備製造能力,以及銀行對出口信貸的大力支持。由於俄羅斯擔心信息技術領域成為下一個制裁的目標,所以加強了與中國在該技術領域的合作。雙方除了探討在全球互聯網管理方面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外,還計劃從中國大量進口服務器和數據存儲設備,同時向中國出口俄羅斯軟件。此外,生物制藥、航天科技(000901,股吧)、節能環保等項目逐步成為中俄高新技術務實合作的熱點,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全面升級。

  (二)中俄能源合作成效顯著,能源結構實現多元化

  毋庸置疑,俄羅斯“向東看”戰略中最為理想的能源合作對象是中國。烏克蘭危機後,為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俄羅斯急需尋求能源出口的多樣化,實現能源出口東西平衡戰略;而中國需要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同時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此次受到西方制裁壓力和北美頁岩氣產量大幅上升的雙重影響,俄羅斯降低了談判籌碼,大大加速了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2014年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和西線天然氣輸送管道阿爾泰管道建設項目,成為中俄能源戰略合作中重大的里程碑式的成果,標誌著中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布局基本完成,也標誌著俄羅斯的能源經濟利益正在逐漸從西向東轉移。

  (三)中俄軍事技術合作進入全面發展協作階段

  在可預見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俄羅斯經濟無法完成向創新型經濟的轉變,能源和軍工依舊是支撐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主要部門。所以,在“向東看”戰略中,加強這兩個領域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烏克蘭危機後,中俄兩國軍事合作進入全面發展協作階段,對深化兩國經貿關係和改善兩國貿易結構意義重大。在經濟下行和油價下跌的重壓之下,如何保證穩定的外匯收入是俄羅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擴大同亞洲國家的軍事合作是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的重要內容。20世紀90年代中俄兩國軍事合作項目的順利執行,為中國實現國防工業現代化、提升國防裝備技術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為新時期兩國軍事技術合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近些年,中國對俄羅斯掌握的很多最新技術非常感興趣,但雙方一直沒有達成重大交易。2013年是兩國軍技合作的轉折點,烏克蘭危機又對兩國軍技合作進入新的全面發展協作階段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時隔近10年後,俄羅斯終於向中國開放了一批重要的軍事技術,中國得以再次向俄羅斯採購重大尖端軍事裝備,包括S-400防空系統、帶117S發動機和“雪豹”雷達的4++代蘇-35戰鬥機、“縞瑪瑙”反艦導彈和“亞森”級潛艇等。同時,關於供應“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系統和火箭炮“龍卷風-G”的談判也在積極進行中。這些項目的簽署無疑將給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因此,擴大對華軍售、深化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是新時期雙贏的一種選擇。

  (四)金融合作日漸深入,貿易程序不斷簡化

  在西方國家推出金融和經濟制裁背景下,俄羅斯需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通過額外的融資來償付其現有的債務,並獲得足夠的流動資金。西方對俄羅斯不斷施壓,迫使其“向東看”,擴大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經貿聯繫。制裁後俄羅斯企業對人民幣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兩種貨幣的成交額呈現增長的勢態,並不斷創下新高。目前,兩國正在積極簡化相互的貿易程序,金融合作日漸深入,為擴大相互投資提供資金支持,將使中俄經貿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此外,中俄衛星導航系統合作已經啟動,聯合研製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大項目合作取得新進展,高鐵方面的合作也在積極的探討中。這些項目的實施和推進,無一例外都受益於兩國的金融支持。實際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兩國一直在推動實質性的金融合作,包括本幣結算和銀行間擴大信貸規模等。2014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後,俄羅斯已越來越認識到本幣結算的重要性,兩國的金融合作由此不斷深化,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協議;除了就擴大中俄本幣直接結算規模達成一致外,還要共同建設好“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同時在銀行卡業務、保險和金融監管領域展開合作。無論是銀行合作還是增加雙邊貿易,都有利於不斷推進本幣結算的進程,使兩國的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五)反制裁措施引發的巨大市場缺口為中俄農業合作提供新機遇

  作為反制裁措施,俄羅斯於2014年8月7日宣布,限制或禁止從在烏克蘭問題上制裁俄羅斯的國家進口食品和農產品,為期一年。目前,俄羅斯每年從歐盟進口的農產品規模約為120億歐元,其中水果、蔬菜約為20億歐元。禁令實施後,為中國的優質農產品進入俄羅斯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中國企業應抓住俄羅斯對歐盟反制裁措施的有利契機,增加農產品在俄羅斯市場上的份額。

  (六)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離不開中國的參與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後面臨巨大的財政開支,俄羅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以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和保障民生工程,同時納入遠東開發戰略的國家項目資金缺口很大。目前,在西方經濟制裁和低油價的雙重打擊下,俄羅斯財政收入大幅縮水,遠東大型開發項目的實施進度更加難以保證。因此,俄羅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參與到遠東大型項目的實施中。這為中俄在遠東地區深化投資領域的合作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中方應主動積極尋求範圍更廣的經濟合作,適時加大在俄羅斯投資的力度,拓寬投資領域,實現投資方式的多樣化以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這對於深化中俄兩國的經貿合作,特別是地區合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