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向東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姜振軍(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研究員)[15]

  在1992~2014年22年的時間裡,俄羅斯三次“向東看”:1993年葉利欽政府調整親西方的“一邊倒”外交政策,實行面向東西方的外交政策;2000年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務實主義外交;2014年普京政府推行“向東看”戰略。可以說,俄羅斯每次“向東看”,中俄雙邊政治關係都有所提升,並對雙邊經濟關係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中俄經貿合作從最初的幾十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近900億美元,儘管不能與中美、中日、中韓貿易額相提並論(中俄關係曾一度被概括為“政熱經冷”),但是兩國經貿合作與不斷提升的雙邊政治關係總體呈正相關態勢。中俄擁有地緣區位優勢、生產要素互補性強、雙方商品市場互為補充等諸多得天獨厚的有利內部因素,是兩國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基礎。實際上,除了這些有利的內部因素之外,我們看到,中俄經貿合作每次出現重大跨越,外部因素的推動更為給力。

  中俄經濟關係是兩國政治關係的基礎,兩國政治關係深刻地影響著兩國經濟關係。而兩國政治關係不斷穩步快速發展的動力是什麼呢?答案是外部因素。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北約提出並加快“東擴”進程,再加之歐盟“擴員”,兩者意在擠壓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空間,中國亦受到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同程度的遏制。為了應對各自面臨的壓力,中俄兩國,尤其是俄羅斯調整了對外政策,實行全方位外交,雙方不斷提升政治關係以抱團取暖,相互借重以抵消來自外部的壓力。雙方政治關係從一般友好國家關係發展到建設性夥伴關係,再上升到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至提升到當今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兩國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進入21世紀之後,中俄經貿合作隨著雙邊政治關係的加強而發展,雙邊經貿合作每個階段的跨越都是與兩國政治關係發展同一步調。

  在這一過程中,兩國大宗重要商品貿易的進行以及大型戰略合作項目的落實,除雙方擁有的內部因素發揮作用之外,更主要的動力來源於外部給兩國或其中一方施加的巨大壓力。這一壓力促使雙邊政治關係在不斷密切的同時,推動兩國經貿合作不斷“提質增量”,大型戰略合作項目在期待多年之後得以落實或即將落實,雙邊經貿合作接連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紀錄。例如,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了“以貸款換石油”泰舍特—大慶中俄輸油管道項目的落實。因烏克蘭危機問題,俄羅斯遭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嚴厲制裁,雖說制裁使雙方兩敗俱傷,但是俄羅斯承受的壓力更大、蒙受的損失更重。

  為擺脫危局,俄羅斯實施“向東看”戰略,積極加強與東北亞乃至亞太地區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關係,著力與之開展經貿合作,以彌補西方制裁壓縮的市場空間。2014年5月,上海“亞信”第4次峰會期間,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這是中俄經貿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果。在2014年11月第22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俄兩國元首一致認為,雙方要如期推進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同時盡快啟動西線天然氣合作項目,積極商談油田大項目的勘探合作,探討核電、水電合作新項目,加強高速鐵路、高新技術、航空航天、金融等多領域的合作。

  中俄區域經貿合作是兩國經貿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1983年恢復邊境貿易以來,這一領域的合作一直以較快的速度發展,發揮著“富民、興邊、強國、睦鄰”的重要作用,在促進兩國民間往來溝通、加深了解和增進友誼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2000年以來,中俄東部毗鄰地區區域間經貿合作呈現整體快速發展的趨勢,規模不斷擴大。

  為了大力推進中俄雙邊和地方經貿合作的跨越式發展,雙方努力規避合作風險,國家和地方密切溝通協調,建立起國家和地方政府間常態化的溝通協調與合作機制,建立投資合作風險基金,周密規劃合作項目,為兩國企業合作搭建對接平台,引導相互投資合作方向,創造良好的合作條件。

  2011年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中央銀行簽訂雙邊本幣結算協定,將雙邊本幣結算從邊境貿易擴大到一般貿易,擴大了地域範圍。中俄加深金融合作有利於兩國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雙邊經貿合作,有利於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的增長。這一措施為中俄雙邊和區域間經濟合作創造了便利條件,並且規避了使用美元結算的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2014年10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俄羅斯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 500億元人民幣/8 150億盧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便利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促進兩國經濟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兩國東部毗鄰地區的快速發展,兩國政府先後多次出台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傾斜政策。俄羅斯方面,先後有關於《2013年前遠東和外貝加爾經濟和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以及2014年4月頒布的《關於超前社會經濟發展區及國家支持遠東地區的其他措施》聯邦法律等。這些政策的部分或全面實施為遠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尤其是關於超前社會經濟發展區的聯邦法律規定,在發展區內實行特殊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建設和完善超前社會經濟發展區的基礎設施,為開展企業經營和其他活動提供優惠條件。中國方面,先後有關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相關優惠政策、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東北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關於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納入國家規劃等。這些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步伐。

  上述中俄兩國政策形成叠加效應,將有力地推動兩國東部毗鄰地區各領域的緊密合作,並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兩國邊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總之,中俄經貿合作的穩步快速發展需要激發內因活力,借助外因推力,尤其是應抓住外因帶來的難得機遇,多謀劃實施長線大型戰略性合作項目,擴大相互投資規模等。這將使中俄經貿合作的領域得以拓展、層次得以提升、規模得以擴大。由此,中俄經貿合作將真正步入全方位“提質增量”合作的新階段,為鞏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