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改革就是要創造龐大的中產階層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08:56:38  


 
  日報:按照你提的社會領域經濟化,經濟領域社會化了,在過去二十年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利益集團,如何突破既有利益集團,讓改革繼續下去?

  鄭永年:南方之行的意義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如何動員改革的力量克服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哪裡都有。1978年時,黨內左派保守力量也很多。改革是否能夠超越既得利益就看改革者如何動員改革力量了。改革不是要消滅既得利益,而是要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80年代的改革之所以能夠推行下去,是因為改革的策略正確。因為農村既得利益少,就先進行農村改革,再進行城市改革。在城市改革開始後,因為國企既得利益很大,所以先進行內部分權,同時在國有企業之外培養民營企業,用新的利益來克服老的利益。在國企改革和砸破鐵飯碗過程中,民企消化了很大部分下崗職工。當時改革條件很差,沒有錢,要借外國的錢,所以要通過開放吸引外資。現在改革的各方面條件好多了,就要看改革的策略問題。

  現在黨內民主不夠,儘管黨內民主已經說了很多年了。在缺乏強人政治的情況下,要有黨內民主,但黨內民主不是大家各說各的話,而是要達到共識。客觀地說,中共十六大以後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後,社會保障、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只是力度不夠大,沒有突破口。現在需要找到社會改革的南方之行。

  日報:你認為,社會改革突破口在哪兒?

  鄭永年:在於共產黨如何整合黨內的改革力量和社會力量,改革策略很重要。可以向地方尋找改革動力,允許地方有更多自主權。改革不是消滅既得利益,而是要給既得利益尋找出路,要雙贏地往前推進。

  我認為,現在的改革路徑是找到社會改革突破口,一方面來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另一方面為以後政治改革作準備。

  社會改革就是要創造龐大的中產階層,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花二十多年時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社會。這些經濟體都是政府主導迫使企業產業升級,勞動技術提高。

  中國改革三十年,中產階層越來越少,中國社會的大多數還在貧窮的邊緣。中產階層如何出現,第一是要社會政策保障,讓大家敢花錢,第二是要勞動工資的提高,要培訓,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率。這就需要改善企業家生存環境,不要讓企業家跑到海外。中產階層就是企業家創造出來的,企業家跑掉了,中產階層就沒有基礎了。現在社會流動出現停滯,社會階層固化,很多年輕人缺乏希望。

  日報:你提到從地方政府尋找改革動力,但是地方政府也面臨問題,比如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地方財政捉襟見肘。

  鄭永年:我一直說要改革九四體制。九四體制把財權大量向中央政府傾斜,當時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起到大量作用。現在大量錢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沒錢,不能光罵地方政府賣地,現在大量的政策要地方政府出錢,但是財政又是由中央政府掌握,這是不合理的。

  現在國家能力提高了,但是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公平,公務員亂花錢,有土地財政的地方有錢,沒有土地財政的沒錢。九四體制要進一步改革,要麼藏富於民,要不把責任收到中央。如果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沒有了,其他稅收是不是要增加?廣東在搞小政府大社會,藏富於民,這是很有效的方式。

  日報: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農民進城,但是也帶來一些問題,如何處理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

  鄭永年:從歷史上看,城市化是能夠解決很多問題的。當然中國有中國的特點,城市化應該是自然的城市化,先是人的城市化,然後是土地的城市化。現在中國發展順序倒過來了,土地已經城市化了,人還沒有城市化。

  第二代農民工想要融進城市,但是沒有保障,他們當然不願意放棄土地。如果能夠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在城市找到工作,他就願意放棄土地。要做到人的城市化,就是要把社會保障制度、戶籍制度解決了,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他們的土地就沒有價值了,這種情況下做城市化就比較好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