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改革就是要創造龐大的中產階層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08:56:38  


 
  日報:在南方之行二十周年的當下,中國改革似乎又面臨一個十字路口?

  鄭永年:對,鄧小平說要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實現共同富裕。現在到了分大餅的時候還是繼續把大餅做大?在一些方面,左的思想抬頭,過分強調分大餅,想通過分大餅的方式來達到社會公平;同時很多地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敢提了,很多不好的現象都歸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又面臨一個十字路口。

  近年來很多人覺得沒方向了。我認為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很多問題是中國的改革者在改革試驗過程中,沒有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分開,沒有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分開。

  比如,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都是社會領域,但是在中國都看成是經濟領域,用經濟政策去取代社會政策,把這些本來應當是社會的領域成為產業甚至是主柱產業在發展。1997年金融危機以後,就有人建議開放教育產業化。教育產業化的惡果到現在都沒法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房地產又成為支柱產業。之前,醫院也成為暴富產業。中國的很一大部分經濟增長是政府為了追求GDP主義通過破壞社會而得到的。在經濟領域呢,應該是市場化的,反而體現過多的社會主義成分。例如國有企業改革沒有深入,搞壟斷,越做越大。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國有企業大擴張,擠占了民營企業的空間。民營企業本來生存很困難,現在更困難,因此中國出現了大規模的企業家外逃。企業家外逃了誰來發展經濟?國有企業已經改變原來的設想。現在的國有企業不是國有的,已經成了國家政府代理人的企業了,賺錢自己分,賠錢了向國家要錢。國有企業內部私有化情況很嚴重。誰來監督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怎麼建立?國有企業內部要不要引入競爭?這些都有待於解決。

  日報:所以,你認為現在社會領域和經濟領域的改革有些失衡?

  鄭永年:以前公務員下海,現在大家拼命往體制裡跑,民營企業在抱央企的大腿,社會已經失衡。當然,歐美國家,日韓都有其自己的失衡。中國的失衡在於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失衡。90年代改制後,基本上達到了國民經濟結構的平衡,現在國進民退。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失衡,大型國有企業搶占民企空間,必然造成此現象。歸根結底是政府和市場之間的失衡,政府力量越來越強,市場的力量越來越小,所以大家都想脫離市場進入政府。

  中國的情況是市場長在政府裡,西方相反,是政府長在市場裡。中國的政治經濟都結合在一起,一旦經濟危機發生,就容易引發總體性危機。

  日報:你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應該深化?

  鄭永年:要繼續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裡要分兩塊,一塊要強調社會主義的成分,包括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等;另一塊,在經濟領域要繼續強調市場經濟,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各類企業內部及其之間,引入競爭機制,不能走回頭路了。如果說把經濟政策濫用到社會領域是錯誤的,那麼把社會政策濫用到經濟領域也是錯誤的。

  如果現在有人說社會不公平,我們要共同富裕,就是要分蛋糕,那麼窮人肯定支持。但是光分蛋糕能夠解決問題嗎?光強調分蛋糕的發展是不可持續。如果不能把大餅繼續做大,兩三年就分完了。上世紀50年代後也是要分大餅,消滅資產階級,消滅私有制,但是分了幾年就沒有了,國家很快演變成為貧窮社會主義。

  正確的做法,不是光分大餅,而是要繼續做大大餅的同時強調分配公平。現在說社會改革,但社會改革不光是分配的問題,而是要為繼續做大餅打下制度基礎。中國要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內需經濟。中國人不是不會花錢,而是沒有錢花,或者不敢花。社會保障比較好的社會,上學、看病,住房都有保障,不消費幹嘛?現在中國人因為沒有社會保障或者保障水平過低,只好存銀行,要為上學、買房或者生病作準備。這樣,消費社會很難建立。但是社會改革需要很多錢,社會制度需要錢來支撐。錢從哪裡來?還是要通過深化國企改革,民企改革,加強競爭,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等等。現在很多糾紛在於分蛋糕和做蛋糕,發展目標不明確。現在是改革方向最混沌的時期,類似80年代後期。聲音很多,中國又面臨南方之行之前的困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