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汪玉凱:改革的關鍵在破解利益集團

http://www.CRNTT.com   2012-01-12 10:46:41  


汪玉凱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訊/第一財經日報昨天登載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的文章“破解既得利益集團 從改革公權力入手”,文章指出,我們深刻地意識到既得利益集團成為我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最大障礙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既得利益集團在中國為什麼能夠如此快地發展並形成氣候?換句話說,中國既得利益集團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雖然複雜,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五方面:

  第一,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社會成員率先富裕的外部環境,以及國富優先的大背景。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以來,在分配格局上反映出兩方面趨勢和走向:一是國富優先戰略;二是允許一部分地區和個人率先富裕,帶動共同富裕。30年下來,應該說,國富優先的戰略是比較充分地實現了,但是當一部分地區和個人率先富裕之後,共同富裕的目標實現得並不理想。再加上公平與效率之間,我們更多地關注效率,對社會公平注意得不夠。這樣的氛圍和政策環境,客觀上為利益集團的形成和貧富差距的拉大提供了土壤。

  第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缺乏有效制約的公共權力,提供了廣闊的尋租空間。對於公權力的監督,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中似乎一直都很重視,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市場經濟越是深入,我們對公權力監督的成效,似乎也越束手無策,以至於出現了公權力濫用泛化的現象。公權力濫用泛化,在一定意義上,為以權力腐敗為主要特征的權貴利益集團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三,官員隊伍中部分人的道德缺失對社會的毒化。正由於公權力的監督長期是我們的弱項,儘管經過長期努力,但這方面問題依然突出,並由此加大了官員隊伍整體風氣異化的風險。目前我國社會中的道德缺失、社會基礎秩序在某些方面被撕裂,與少數官員行為放肆、對公權力缺乏敬畏感以及對社會的毒化有很大關係。這也是地產資源利益集團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第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平、公正權威的流失以及部門利益的泛濫。在我國的公共治理中,除了權力尋租等頑疾外,還有一個令人尤為揪心的問題,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問題。正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我們政策制定中的某些公平、公正的權威流失現象嚴重,引發了公眾的不滿。代之而起的是,部門利益的擴張以及部門對政府的綁架。

  有人感慨,我們有些政策制定的過程,實質上已經演變成部門利益博弈的過程。常常的結果是,部門利益被維護了,但公眾的利益可能受損了。壟斷行業改革之所以如此艱難,都與此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