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會一年間與世界打交道的中國部長們

http://www.CRNTT.com   2010-03-13 10:09:46  


 
  2007年12月,他與時任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會面,外媒說後者對陳的印象頗佳,更意味深長地提及他以前服務的地方:“蘇州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樞紐,陝西則是貧瘠的產煤大省。”

  而對古鐵雷斯的繼任者駱家輝,陳德銘去年4月就發出過警告,希望美國政府按照G20倫敦峰會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共識,慎用貿易救濟措施。但駱家輝並沒有對此作出正面回應。此後就有了“輪胎特保案”等一輪猛似一輪的美國對華貿易調查。

  美國不高興,中國該怎麼辦?面對美方咄咄逼人的架勢,中國官員多數情況下強調的往往是“大局”。因此,如何回應就需要更多的智慧。

  去年9月27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自當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肉雞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這個被一些美國人認為是“報復”的措施,卻沒能得到所有中國網民的體諒。一位網友在商務部網站給陳德銘留言:“調查,調查,中國人就(只)是能調查嗎?美國一次又一次傷害中國人民的利益,你們沒有看到嗎?”

  這樣的質疑,與眾多贊許聲一起,在商務部網站被原封不動地保留。兼聽則明,坦蕩為官,或許也是陳德銘贏得廣泛認同的原因之一。

  2010年2月5日,商務部公布對美國白羽肉雞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決,美國應訴公司被裁定43.1%~80.5%不等的傾銷幅度,未應訴公司傾銷幅度為105.4%。

挑戰無處不在

  去年年底,一則“中國製造”的廣告在美國CNN播出,商務部聯合4家行業協會委托製作的這則廣告,集中展示了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的身影:運動員腳上的跑鞋、日常使用的電器、時尚人士手中的MP3、模特身上的服裝。與這些產品聯繫在一起的,是美國的科技、歐洲的風尚、矽穀的軟件和法國的品牌。目的很明顯,希望西方國家民眾了解,“中國製造”其實是“與中國一起製造”。

  但“中國製造”的出口形勢,顯然不會因此突然逆轉。

  虎年春節期間,美國、歐盟、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對中國油井鑽管、銅版紙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韓國也以“中國屬於香蕉穿孔線蟲災區”為由對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出口的生薑、馬鈴薯等實行禁運。

  陳德銘喜歡用數字來概括嚴峻的局面。3月6日上午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陳德銘列舉了一組數字:2009年,中國出口下降了16%,進口下降幅度則只有11.2%。中美之間的貿易,去年中國自美國的進口下降了4.8%,但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12%多。但陳當天也表示,中國今年將繼續進行海外採購。

  “在國際環境裡,我最擔心的就是失去理智的貿易保護主義。”這是3月4日,陳德銘在央視上的肺腑之言。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擔心,在2010年注定仍將持續。(《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