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會一年間與世界打交道的中國部長們

http://www.CRNTT.com   2010-03-13 10:09:46  


 
最合適的語言

  對中國官員而言,如何在滴水不漏應對媒體的同時,又能清晰地傳達自己的聲音,分寸拿捏恰到好處者為數寥寥。陳德銘卻是這“寥寥”中的一個。金融危機當前,在國際壓力對中國的信口指責頻仍之際,這一點殊為可貴。

  2009年,他在國際場合發言的機會數不勝數。他的文章,頻繁見諸印度、埃及、土耳其、歐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很高興接受你的採訪”,“謝謝你的問題”,是陳德銘與記者面對面時的口頭禪。而與在媒體面前滔滔不絕相比,出現在國際會議等場合的他,言簡意賅,且充滿感性。

  早在2008年7月,當持續9天的WTO主要成員部長會議在日內瓦未能就尋求多哈回合關鍵性突破達成一致時,陳德銘的發言就飽含著一種真誠的情感。“我們抱著希望而來”,“這是一次悲壯的失敗”,“歷史還要前進”……

  用最合適的語言和篇幅來闡述中國的意見和主張,陳德銘顯然有所考量。

  陳的最近一次出訪,選擇了非洲。這是他一年間第三次來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坦桑尼亞,他與三國的總統、總理和部長們談笑風生。
這片與中國人民有著友好傳統的大陸,在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引來一些西方輿論的非議。

  新世紀以來,“新殖民主義”“掠奪資源”的帽子早就被扣在中國頭上,2009年這股指責之風更是異常猛烈。

  此次非洲之行,陳德銘帶著安全帽來到中國援建非盟會議中心工地,與工人們交流,興致勃勃地考察達累斯薩拉姆港口物流情況。在後來的表態中,他對非議中國的西方輿論給予了回擊:“恰恰是一些老牌殖民主義思想的人,長期視非洲資源為自己的禁臠,容不得別人染指,所以要說三道四。”

交手美國同行

  比單純經濟貿易糾紛更讓人憂慮的,正是經濟衰退下各國政治勢力的介入。

  典型者如美國,在一度被鼓吹為“G2”的中美之間,2009年貿易摩擦之頻密和激烈堪稱前所未有。有媒體稱,國內政治鬥爭已經成為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的主動力。連美國媒體也認為,9月份批准輪胎特保案,其實是奧巴馬獻給美國工會的厚禮。

  上任兩年多,陳德銘已經與兩任美國同行交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