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兩會一年間與世界打交道的中國部長們

http://www.CRNTT.com   2010-03-13 10:09:46  


 
  接著,希拉里訪華,首輪中美與戰略經濟對話召開,直到空軍一號抵達上海,中美關係達到歷史新高潮。意想不到的是,虎年春節前後,奧巴馬卻先後宣布對台軍售、會見達賴。

  這次,楊潔篪不再稱之為“成長中的煩惱”,而是認為“中美關係受到了嚴重干擾”,“責任不在中方”。作為抗議,中國宣布取消部分中美軍事交流,美國人認為中國太強硬,楊反問:“如果把一個國家維護本國的核心利益和尊嚴的行為視為‘強硬’,而把侵犯別國利益的事看成理所當然,那麼公理何在?”

  類似的楊氏外交觀點還有“強而不霸”,那是2月初他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提出的。

身體力行公共外交

  在慕尼黑,面對台下300名高級外交官,楊潔篪發表《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演講,坦言儘管中國在國際舞台正日益強大,但“所謂‘國強必霸’的邏輯既有悖於中國的歷史,也有違中國人民的意志。”楊舉例說,“中國軍力建設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確保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順利進行”。

  這無疑有助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同時也在暗示,中國目前的外交方針依然是韜光養晦,但投身國際事務的熱情不減。

  從倫敦金融峰會、匹茲堡峰會,到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阿富汗問題大會,在幾乎每個國際會議現場,都能看到楊潔篪忙碌的背影。“哥本哈根會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中方主張通過磋商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解決阿富汗問題,軍事手段不是出路”……

  楊多次提到,中國將繼續推動公共外交,鼓勵外交官積極走出去,增進交流、減少誤解。與此同時,每次陪同領導人出訪,他都要在返程飛機上接受隨行記者的採訪,向國人解析出訪的成果。

  去年7月5日,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土耳其在所有國家中反應最為強烈,不僅民眾上街抗議,土耳其工業部長甚至呼籲抵制中國商品。

  “7•5”事件一周後,楊潔篪與土耳其外交部長達武特奧盧通了電話,向他解釋:“中國一直很重視兩國關係,拘捕騷亂分子時沒有種族歧視成份。”末了,還不忘邀請土耳其傳媒往烏魯木齊發生騷亂的地區採訪。

虎年新挑戰

  化解危機的手法還有體育。今年2月,楊用一場乒乓球賽敲開了愛麗舍宮的大門。一年前,溫家寶總理的“環法之旅”曾令法國顔面掃地。

  體育有時的確可以為外交服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近百名國際政要大聚首的場面,佐證了這一判斷。在今年即將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上,楊潔篪已經明確提出了“世博外交”的理念。

  2010年的另一個挑戰來自峰會外交,今年,G20峰會、“金磚四國”峰會、墨西哥氣候大會將輪番登場。說到G20峰會,楊潔篪已提前透露了中國立場——如期完成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目標;推動解決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討論“撤出戰略”問題;反對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

  可要想在2010年繼續為“保穩定、促發展”創造好的外部環境,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的威脅亦不能小覷。

  唯一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與世界的誤解短時間內還難以消除。3月7日,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楊對此有個很形象的比喻:“我既喜歡油畫,也喜歡中國的水墨畫,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畫的標準來欣賞中國的水墨畫,那恐怕就要出錯。”

  2010年是楊潔篪的本命年,而他因為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中的傑出危機處理能力,被美國人稱為“老虎楊”,這只“老虎”能否在虎年裡率領中國外交虎虎生威,全世界都在看。(《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