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叩問2009之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10:37  


 
  中國外交太軟了?

  “認為硬就好,是淺薄的。動輒就發脾氣,是匹夫之勇,不足取”

  南方周末:為了消除狹隘民族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還可以做哪些工作?

  吳建民:每當出現這些問題時,中國政府是注意引導的。2005年發生反日遊行時,中國政府找了三位老大使去做青年人的工作,我是其中之一。在一個國家迅速崛起時,引導是重要的,要讓大家明白,什麼是愛國,什麼是誤國。心裡是愛國,但是行動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也很難說是愛國的行為。

  我跟年輕學生們講道理,學生們沒有噓我。過去曾經有位外交官去北京大學演講中日關係,被學生哄下台。我去演講時也在想,是不是同樣的命運在等待著吳某人,但是同學們對我報以掌聲,說明21世紀的中國青年,是更加趨於理性的。

  南方周末:民間有些意見認為,中國外交太軟了,不够強硬。外交部發言人的聲音太溫柔了,只有個別外交官能够拍案而起。您怎麼看?

  吳建民:我想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大多是所謂的“憤青”。年輕人有熱情,有點衝動,是正常的。但是硬和軟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外交要講理性、原則。

  中國的崛起將走過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世界需要中國,中國發展更離不了世界。

  拍桌子凶,誰都會,小孩子都會。那個不是本事。認為硬就好,是淺薄的。動輒就發脾氣,是匹夫之勇,不足取。(南方周末記者 郭力 發自廣州 來源:南方周末)

  叩問中美關係:奧巴馬帶來大變化?

  ●受訪人:

  ○傅夢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朱鋒,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葛來儀(BonnieGlaser),美國戰略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前美國國防部顧問

  ○何漢理(HarryHarding),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中國問題專家

  世界上最有勢力的國家組合,從G7(七國集團)到G8+5,但曾有人提出了G4——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甚至更有人大膽地假設:為什麼不是G2,即美國+中國?

  在歐洲陷於金融業萎靡,日本遲遲不能走出經濟低谷,俄羅斯遭受油價下跌的重創之時,2009年,中美關係將在觀察大國關係時更具有風向標意義。

  對中國有什麼新期待?

  奧巴馬競選時以“變革”為口號,但口號的形式往往大於實際內容。中美兩國專家都認為,其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將遠遠大於變革性,具體到中美關係上,也是如此。

  傅夢孜指出,中美關係在布什任內穩步發展,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持續發展最久、最好的一段時間,也是布什外交的巨大遺產和成功。“如果說奧巴馬想在美國的外交關係中做出改變,那改變最少的恐怕就是中美關係。”

  朱鋒認為,奧巴馬是美國政壇的後來者、年輕人,而推動改革需要很強的勢力和人際關係。“奧巴馬是黑人臉孔的白人精英主義者,更多代表著美國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另外,從謀求連任的角度考慮,奧巴馬也會傾向於在第一個任期內行事更謹慎”。

  葛來儀(BonnieGlaser)同樣認為,中美關係在2009年的持續性將大於改變,因為美國有其他需要優先處理的外交事務,而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重振美國經濟,在這方面,美國非常需要中國幫助。

  儘管如此,朱鋒指出,美國外交關鍵詞也有可能發生轉換——不再是“反恐”外交,也不是應付新興大國崛起、應付不同的威脅,而是將應對威脅的形式和辦法轉換為“共擔”、“分享”責任。“奧巴馬強調,在不影響美國主導的前提下,提倡多邊合作。”朱鋒說。這意味著,美國或許將出讓部分領導權,讓中國往前走,比如在朝鮮、伊朗核問題、氣候變化等問題,都會要求中國來共同領導,“走上前台,這對中國將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

  葛來儀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美國將期待中國不止是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而會希望中國成為問題的解決者。”Chimerica,中美能否共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