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叩問2009之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10:37  


 
  還要做哪些準備?

  “最主要的是思想上的準備,就是要解放思想”

  南方周末:承擔好國際責任,中國還需要做哪些準備?

  吳建民:最主要的是思想上的準備,就是要解放思想。中國長期是一個弱國,是國際舞台上的配角。但是時代把中國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地位,但是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的時代。就像一個小孩子,以前個子矮,够不著,現在慢慢長高了,能够著了。“够著”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應該盡的義務,一個是應該獲得的利益。

  思想上,特別要擺脫階級鬥爭為綱的影響。我們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了,但是我們忙於經濟建設,一些人對國際關係領域的很多認識,還是階級鬥爭為綱,依然是誰要把誰消滅的思路,這對我們制約很大,讓我們看不到全球化之下,中國大發展的機遇。其實在全球化時代下,誰能把誰消滅,消滅了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南方周末:思想上的準備可能比物質上的準備更難。

  吳建民:對。所以胡錦濤同志反複強調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擺脫陳舊的觀念對人的思路的影響,似是而非的東西要堅決摒棄。還是用舊觀念觀察全球化了的新世界,就有問題了。

  我們能輸出價值觀嗎?

  “軟實力的前提是人家認識到你是好的,意識到你的文明是有用的”

  南方周末:西方國家崛起之後,都輸出價值觀。我們現在達到了這個條件、具備了這個基礎,去輸出價值觀嗎?

  吳建民:這一點,一定要從根子上去認識。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來自於不同的文明,今天的世界,西方文化占主導地位。但是世界在變化,重心在東移,因為亞洲在崛起,其中很大一塊是中國的崛起。這個過程中,世界會重新認識東方,認識東方的文明。

  我不喜歡輸出價值觀的提法,中國人的傳統裡面也沒有這個觀念,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宗教戰爭,在中國的觀念裡,不同的理念是可以共處的。

  這些觀點,也是中國的軟實力。軟實力的前提是人家認識到你是好的,意識到你的文明是有用的。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上學習中文的人數在迅速增加。所以,中國人不要學西方輸出價值觀,要讓人家覺得我們的文明是好東西。正所謂潤物細無聲,這樣就對大家都有好處了。

  南方周末:提高自己的軟實力,中國還需要做哪些功課?

  吳建民: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我們自己要重新認識軟實力,我們的政策是我們的軟實力。我們投入非洲合作的總量比日本美國歐洲少很多,但是我們在非洲受到的歡迎度要高過他們,因為我們平等待人,我們不居高臨下,這就是我們的軟實力。

  軟實力的基礎是文化,我們也要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大家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沒有人把我們的文化說清楚。我當大使的時候,常有人來問我,應該看什麼書來了解中國文化,我從來不能脫口說出一本書,常為這個覺得難為情。

  民族主義情緒有負面影響嗎?

  “火炬傳遞中,襲擊金晶的是誰?是藏獨分子啊,不是法國人啊”

  南方周末:您說過愛國主義跟國際主義相結合,但是這些年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總是比較高漲,過去是對日,現在轉向對歐洲,您怎麼看這些民族主義情緒對大國地位責任的影響?

  吳建民:任何國家崛起的過程中,都有民族主義情緒上升的階段。民族主義情緒,成分上來說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熱愛自己的國家,這無可非議,另一個成分就是排斥他人,這就不對了。國際主義是我們黨一直主張的,革命時代,我們支持別國革命,他們也支持我們的革命,在和平發展時代,我們主張互利共贏。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大國崛起中,人家最害怕的,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上升。我想,愛國和國家的核心利益結合起來,才是理性的,可持續的。愛國不能脫離實際,愛國必須和國家的核心利益結合在一起,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核心利益是什麼?我想是繁榮與統一。繁榮是統一的基礎,如何實現繁榮,就要繼續改革開放,既然要改革開放,那麼我們能排斥人家嗎?不滿的情緒有合理的因素,但是採取排斥的辦法,不利於中國的開放,所以我不贊成把這類行動冠以愛國的標簽。

  南方周末:有人說我們不是排斥人家,而是人家欺負到我們頭上了。

  吳建民:對於某些國家的行動,我們要分析,不要以為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是壞的。火炬傳遞中,襲擊金晶的是誰?是藏獨分子啊,不是法國人啊。

  薩科齊接見達賴,我們表示強烈抗議,但是也不能據此就認為整個法國都是這樣想這樣做。不能把少數人的錯誤,讓整個民族來承擔責任,這樣的做法是不理智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