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化4.0之中國貿易和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09:06:11  


 
  全球投資: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文章指出,投資方面,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伴隨著地緣布局正逐步鋪開。未來中國將通過不斷擴大內陸沿邊、外部沿海開放和遠程飛地綠地投資,力圖最終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而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多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同時,中國現在存在普遍的過剩產能,在500個主要產品產量中有220種居世界前列。在另一方面,彼時,全球面臨的是被戰爭重創的歐洲和亞洲兩大完全癱瘓的經濟體,特別是形同廢墟的德國和日本,以及即將獲得獨立的但幾乎是一窮二白的新興民族國家區域。眼下則需面對在2008年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百廢待興的老歐洲、基礎設施陳舊的美國和明顯減速的發展中經濟體,全球經濟正處於無明顯增長動力的垃圾時間狀態。由於流動性減縮,今年可能還蘊含著再次下行的巨大風險。

  彼時,美國的經驗可資借鑒:執行兩個馬歇爾計劃和輸出產能。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大量援助。這不僅消化了美國的產能,支持修復了歐洲和日本兩個產業轉移副中心,還迎來了戰後長達20年的所謂資本主義“黃金時代”,一舉奠定了市場經濟牢不可破的世界格局和演進路徑。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提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以開放促改革的戰略級規劃。作為呼應,可以看到中國的地緣布局正在全方位展開:通過打通中亞的新絲綢之路、輻射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構築“基建換資源”式的戰略布局。中國正在通過不斷擴大內陸沿邊、外部沿海開放和遠程飛地綠地投資,力圖最終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其中的抓手部分是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在走出危機的過程中,基礎設施投資被視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有效手段。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都是重點。在新興亞洲經濟體中,與人民幣亞洲化策略相配合,中國力推基建投資“走出去”,許以大規模金融配套安排,進而提出亞投行建議,可謂“一條龍”服務。除了中亞和東盟外,中國也在向更遠的非洲和南美區域拓展。非洲方向的進展被媒體稱之為“龍的禮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