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養老金亟待擺脫投資碎片化

http://www.CRNTT.com   2014-10-31 08:49:55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著,錢沒了!這,恰恰就是中國養老即將面臨的問題。廣州市民政局首次公布的2013年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數據顯示,廣州戶籍老年人超133萬,占戶籍人口16.03%。其中越秀、海珠、荔灣三個老城區老齡化已經超過20%。廣州開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有專家發出警告,中國或是世界上“變老”速度最快的國家。

  無獨有偶,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公布的《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報告(2013)》稱,按照傳統統計口徑,中國將在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社會,2035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不過,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正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歲退休政策影響,在2010年即提前15年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在2013年後,難以維持3∶1的贍養比;可能提前20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

  經濟參考報發表時評人張平文章表示,如今,很多人面臨“未富先老”的尷尬境況。一個嚴峻的現實是,目前社保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0%左右,而企業年金大多數公眾基本很難享受,老年生活的保障,個人自籌養老金也就成為了大多數人的主要出路。然而,目前中國養老問題卻面臨三大困境:

  首先,養老金分配不公造成貧富差距。機關公務員養老水平高於事業單位,大多數國有企業員工的養老水平也要高於事業單位和私營企業員工,而事業單位要高於私營企業員工,占絕大多數人口的中小企業員工享受的是最低限度的保障水平,這進一步加大了老齡人口的養老貧富差距。

  再者,對於大多數低收入的勞動人口,他們在年輕時往往負債累累,最主要的是房地產按揭貸款,很難讓他們積累起商業性的養老資產,導致他們的養老貧困問題更加突出。

  最後,養老金的投資管理碎片化現象嚴重。不僅是各地方各自為政,而且養老基金收入根本跑不贏真實的通脹水平。正由於統籌層次低,管理碎片化,不能集中資金進行再投資,進行保值增值,養老金被閑置。

  文章指出,中國正快步跑向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基金又存在著較大漏洞,若僅是靠延遲養老金發放年齡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方面,延遲養老金發放年齡,對於腦力勞動者而言,會極為支持認可,但是對於身體欠佳急需早點退休的人來說將是利空。另一方面,延遲退休年齡,將會使年紀大的人退不下來擠占就業崗位,而新人又無法參加工作,使得年輕人無法充分就業。更為關鍵的是,就算把退休年齡延後,省下來的這點資金也是杯水車薪而已。

  文章認為,中國提前步入老齡化社會,所面對的養老問題並非無解,關鍵是:其一,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社會保障領域的財政投入,多拿些錢解決民生問題,而不是項目投資;國企央企可以減持部分國有資產,以及上繳部分企業紅利,補充社保基金的不足。其二,讓事業單位人員也參與到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隊伍中來,可採用新人新辦法,舊人舊辦法的模式,這樣可以增加養老保險繳納群體的隊伍。其三,社會養老保險不能光躺在銀行裡面生息,應該投資國債、城投債等,以爭取跑贏通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