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優化中國貨物貿易結構的戰略目標和路徑 | |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8:55:55 |
2、穩定戰略性資源和能源進口 中國能源、原材料短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強化。中國主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約有60%的石油、30%的天然氣、70%的鐵礦石和55%%以上的銅、鋁需要從國外進口。戰略性能源和礦產資源進口依存度的提高,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 隨著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全球能源格局的改變,國際資源能源市場爭奪戰將日趨激烈,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低價時代將很難再現,中國通過國際市場保障資源能源安全的困難增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不僅令中國進口資源能源付出更多代價,而且存在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可能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因此,要增強對戰略性資源和能源的進口,包括礦產資源、石油能源等戰略儲備資源的進口,並建立這些資源穩定的進口機制,從而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和能源保障。 3、“適度進口”,彌補糧食供需缺口 糧食安全關係國計民生,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糧食安全的核心目標明確地界定為穀物安全,同時增加了通過國際市場彌補糧食缺口的空間。“適度進口”首次被明確為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人口規模大,糧食需求總量大。一方面,中國糧食產量在連續十年增產之後,資源要素等都已經綳得很緊,生態環境也付出了不小代價,繼續增產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中國當前正處於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階段,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糧食需求量還遠未見頂。相關機構研究顯示,一個農村居民從農村來到城市,適應了城市的食物消費結構後,其糧食的日消費量要增加20%。未來十幾二十年,按照中國城鎮化發展目標,將有數億農民變為市民,糧食供給壓力會持續加大。 中國的對外開放到了一個新階段。對農業而言,要從中國的資源禀賦出發,發揮比較優勢,更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目前,除北美外,南美、非洲、中東歐、東南亞等地都有很大的糧食增產和出口潛力。在穀物基本自給的前提下,中國完全可以實現糧食進口地域的多元化,降低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給國內帶來的影響。 全球農業資源和糧食供給增長潛力仍然較大,不會出現因實質性的供給不足導致全球糧食危機。這意味著,今後中國若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來滿足國內結構性需求,從理論上講,不會出現無糧可買的情況,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近年來全球糧價持續上漲、劇烈波動,新興經濟體巨大人口基數帶來糧食需求的增長;生物能源的迅猛發展導致全球糧食供求緊平衡常態化,使糧食低價時代難以再現。高漲的糧價通過進口傳導到國內市場,已對國內市場形成較大壓力和影響。今後若糧食進口繼續增長,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傳導作用將更加突出。這既是全球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挑戰,也是中國今後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難以回避的根本風險。 中國要確定適度進口的規模和比例。總體來說有三個標準:首先,糧食進口量不能威脅到全球其他國家的糧食安全,不以犧牲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國家的糧食安全為代價;其次,糧食進口量不能把國際糧價的波動傳導到國內;第三,糧食進口量不能導致國內生產萎縮,不能傷害國內糧食的生產能力。因此,要加強對糧食進口的調控。要實現糧食進口國的多元化,防範過度集中的風險。 4、進一步增加消費品進口 進口消費品能夠起到消費示範、擴大消費領域、形成消費熱點、改善消費質量、調解消費方式、促進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開拓新的消費市場的積極作用。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結構將做出相應的升級調整,對高質量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快速攀升。2013年中國人均GDP有望突破8000美元。中國正處在由中等收入社會向高收入社會過渡的時期,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的消費品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中國消費品進口在進口總額中所占比例仍偏低,代表消費需求的最終消費品進口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聯合國商品貿易BEC分類,2013年中國消費品進口占進口總額的比例僅為11.9%。與世界主要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相比,仍處在最低水平。因此,要通過進一步擴大消費品進口,提升國內消費結構,改善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福利。 適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市場細分的要求,增加部分高檔消費品進口。幫助國外供貨商改進在華營銷策略,貼近國內消費者需要和承受能力,積極擴大中高檔消費品、新型家居用品和名牌商品進口,擴大符合安全、健康標準的高品質食品和保健品進口,擴大教育、科研、體育和休閑等用品進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