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貿易保護主義緣何劍指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08:37:27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11月7日,奧巴馬成功連任美國總統,中國暫且走出了美國鷹派代表、共和黨人羅姆尼獲勝可能激生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先前羅姆尼在競選過程中曾聲稱,如若競選成功,將在上任首日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從競選落敗的羅姆尼也受到很多美國民眾擁護就可看出,保護主義,特別是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在美國並不缺乏市場。

  實際上,中國的確正受到保護主義的衝擊。商務部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就指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另外,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東方早報發表金融學博士程實文章分析,中國為何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這個問題可分解為兩個問題:一是保護主義緣何逆潮湧動;二是保護主義緣何劍指中國。這兩個問題息息相關。

  先看第一個問題。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抬頭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全球經濟增長失速導致國際貿易國內化。據IMF預測,2012年美國和歐元區的增長預估值為2.17%和-0.21%,均低於1980年以來2.62%和2%的年均增速。增長放緩導致就業形勢嚴峻,美國和歐元區最新失業率高達7.9%和11.6%,當局在保增長、促就業方面面臨極大的內部壓力。在總需求萎縮的背景下,為了將更多需求留在國內,歐美國家國際貿易國內化的傾向日趨明顯。

  其次,政策救贖透支乏力導致以鄰為壑。金融危機和經濟失速背景下,全球經濟復甦的整體利益規模正悄然縮水,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明顯下滑,據IMF預測,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3.2%,不僅遠低於前兩年的5.8%和12.5%,還低於1980年以來5.68%的貿易擴張均速。在次貸危機和債務危機連番衝擊後,全球各國政府的政策菜單大幅縮水,財政政策受制於債務風險,貨幣政策受制於可用空間,使用保護主義大棒保護自身的國際市場利益成為必然選擇,給競爭性貨幣貶值和貿易保護主義培育了溫床。

  另外,合作約束形同虛設導致博弈失衡。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國際貿易,理論上能帶來集體利益改善的結果,卻未必符合每個國家的個體利益和當前訴求。而個體理性導致集體非理性,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因於合作約束的無效或缺失。一方面,WTO規則不具有硬約束,允許成員國利用其有關協議反擊遭到的不公平待遇,為部分國家以公平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留下了餘地;另一方面,G20等多邊溝通協作機制大多流於形式,缺乏實質內容,難以對保護主義形成有效制約。

  再看第二個問題。日趨抬頭的保護主義往往劍指中國,原因有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