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突圍貿易戰爭的十面埋伏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8:53:09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訊/中國正在經歷沒有硝煙的貿易戰爭。提出這個說法,絕不是對外部世界的敵視心態作祟,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且不應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預設理念;也絕不是有點左右派別之分的憤青式民族主義表達。

  中國企業報發表時評人孟山文章稱,在歐美兩個“領頭羊”的帶領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採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也此起彼伏,數據已經足以說明中國在2012年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以及在雙邊貿易中遭遇到的某些窘境。這是為什麼?外部世界為什麼對中國不高興?中國該怎麼辦?

  文章表示,雖然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任何領域都不可能與政治脫鈎,但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在歷經紛繁複雜的思想論戰之後,今天,對於歐美國家的行動,不必再以“陰謀論”的思維方式加以推測。而是需要更多地從經濟思維出發,來考慮歐美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如此,我們才能更客觀地看到事情發生的原委,從而有可能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這包括在國際政治層面的推進。

  說到底,堅守自身的國家利益是歐美國家行動的前提。屁股決定腦袋,是國家間關係中的真理。而在選舉政治的西方國家,取悅選民從而獲得他們手中的選票,是很多經濟行為的國內政治考量。歐盟與美國曾就中國限制戰略原料出口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當時在訴訟行動中出面的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在華盛頓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表演講時,對美中貿易重要性進行強調的同時,也以異常強硬的口吻警告說,美國把美國商業和工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將在對華貿易中採取“更積極措施”維護美方利益。

  文章認為,對於歐美發達國家的行為需要區別看待,它們的制度建設、人權保護、言論理念等領域中,我們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它們針對中國的言辭也不都是虛幻的,其背後具有某些堅定的理念支撐,我們需要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我們自身的改進。但是,在經濟領域,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公民利益的維護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有句中國的古語叫做“無利不起早”,在貿易行為中若是不能從中獲益,任何國家都不會積極行動,政治意願的表態不會暢行無阻地貫穿在經濟領域中。

  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大師——漢斯•摩根索,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告訴了人們這樣的道理:在維護國家利益面前,不要對政治說辭有太多幻想。尤其是在二戰後的60多年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國際經濟領域主導制定了一系列的遊戲規則,按照這些遊戲規則,國家間採取的經濟行為,通常被表述為與政治無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