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中國必須穿越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http://www.CRNTT.com   2009-10-12 11:03:33  


穿越貿易保護壁壘,中國必須有反制能力。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訊/今年9月赴美參加G20峰會期間,胡錦濤主席就美國針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出了溫和卻明確的忠告:美方對中國輸美輪胎採取特保措施不符合兩國利益,類似事情不應該再次發生。

  但事態的發展顯然並非人們想象的那般樂觀。繼本月6日歐盟宣布對華無縫鋼管徵收最終反傾銷稅,7日美國又決定對中國無縫鋼管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如果這項調查得到批准,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無縫鋼管將被施以98.37%的反傾銷稅,並對中國政府的補貼徵收額外的反補貼稅。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無縫鋼管很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千龍網刊登媒體評論人張天蔚文章表示,由此看來,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不僅不是孤立出現的“特案”,而且在此前已經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暗潮中,又開啟了一扇推波助瀾的閘門。作為傳統的出口大國,中國經濟在這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暗流中,必然受到最大的衝擊。中國官方統計,今年1至8月,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華發起79樁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逾百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2%和121.2%。而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已有55個國家(地區)通過了將傷及中國出口商品的保護性措施,其中既有發達國家,也包括部分發展中國家。為中國經濟起飛做出巨大貢獻,並曾經令中國人為之驕傲的“中國製造”,正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層層壁壘的圍堵。

  然而,良好的願望和道義的譴責,都無法代替事實的無情。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自由貿易原則固然受到普遍的承認,在世界經濟上升時期,自由貿易、優勢互補,也被普遍視為實現國際分工和資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但是因金融危機的衝擊而致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時,貿易保護主義必然成為貿易進口國最本能的反應。以美國為例,不管美國民眾和政府在以往中美貿易關係中,以“綠紙換產品”的方式占了中國多少便宜,一旦他們大手大腳地透支消費給自己帶來了危機,第一個想到的卻必然是對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指責。即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稱:“我們不能再回到之前那個時代:中國、德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只是賣東西給我們,致使我們在產生大量信用卡債務或房屋權益貸款的同時,卻沒有出口任何東西給他們。”在這種成見的主導下,任何對自由貿易的承諾,都擋不住以貿易保護的方式“改正錯誤”的衝動。

  文章稱,貿易主義是一個必然傷及貿易衝突雙方,並必然危及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昏招,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仍然不得不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壁壘的圍堵,中國經濟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於能否穿越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

  對中國而言,穿越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包含兩重含義。其一是借助G20峰會等各種國際場合,不斷闡釋和重申自由貿易的原則立場,形成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道義力量,同時以法律及外交等多種手段,堅決主張中國的國家利益,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打破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重新獲得廣闊的國際市場。第二重含義則是冷靜面對貿易保護壁壘的圍堵,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積極尋求經濟轉型,完成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升級換代”。事實上,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就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只是在當時情境之下,我們總是希望再有幾年時間完成資本和技術的“原始積累”,力求在一個更堅實的基礎上,以一種更穩妥的方式完成上述轉型。金融危機的爆發和隨之而致的貿易保護主義逆流,強行剝奪了我們所期待的積累期,中國不得不在更短的時間內,在更高層面上穿越貿易保護的壁壘,以更壯烈的方式實現經濟的轉型。

  文章最後強調,中國不可能永遠以廉價商品提供國的身份,實現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盛;在這一確定的前提下,眼前所有的圍堵,都是必須也一定能穿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