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 須積極預防

http://www.CRNTT.com   2009-10-11 09:54:32  


中國面對須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必須多方思考對策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訊/在中國人都沉浸在國慶中秋節日喜悅中之時,來自大洋彼岸的兩則針對中國貿易的消息引起了我們的憂慮。一是歐盟部長理事會日前裁定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對歐盟產業構成損害威脅,決定徵收17.7%至39.2%的最終反傾銷稅。二是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 

  證券時報發表安邦咨詢周子勛文章指出,此前就預測,諸如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之類的摩擦還會繼續增加,現在果不其然。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困難的時期,歐美對從中國進口的鋼管展開調查的舉措,等同於向世界發出了縱容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信號,此舉勢必使中美、中歐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衝擊世界經濟復甦的進程,也不利於中美和中歐經貿關係的良性發展。 

  可以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國際貿易目前已經出現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貿易保護危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為了應對經濟的穩定發展,雖然都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這並沒有消除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深化,失業的民眾將會把更多的怨氣發洩到外國人身上,某些政治家看到這一機會必將全力加以利用,因此各國保護主義勢力將得到“茁壯成長”。從目前美國政府的一系列貿易政策就可以看到,奧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其實已經為中美貿易的發展提出了基本的框架。 

  雖然當前經濟在復甦,但各國政府對當前的形勢都保持著謹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增多,發達國家一直在積極利用其自身的優勢不斷的提高非關稅壁壘的貿易政策。隨著美國持續的去杠杆化,美國政府的巨額債務和貿易赤字,是美國決策層面臨的主要問題,怎樣在新一輪的去杠杆化中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劣勢和自己掌握規則的優勢,將自身負擔盡可能多地轉嫁給它人,是一部分人追求的目標。 

  文章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遲緩的形勢下,對貿易保護主義要有實質的預防行動,不能存在著絲毫的幻想,放棄維護自身利益。以美國特保案來看,只要知道WTO規則的人都知道,這就是一個明目張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雖然國內人士提出將美國商務部等上訴到美國法院,不過這正是美國人最希望看到的,不管是結果怎麼樣,我們都把時間和金錢浪費在了沒有任何意義的官司上,即使最終打贏了,美國人只要撤掉就行了,不會有任何的損失。所以在目前的國際貿易規則背景下,發展中國家根本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籌碼。 

  而我們注意到,對於當前的貿易摩擦問題,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國、歐盟等許多西方國家至今仍沒有正式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而許多市場化程度遠不如中國的國家卻被認為是“市場經濟國家”,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發達國家利用各種歧視性的規則一直影響著中國的貿易發展。“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企業反傾銷應訴的最大障礙。 

  正是由於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貿組織成員的國內相關產業對中國產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申訴等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為一種形式上合法、不易遭致報復、能夠有效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手段,被越來越多地強加到中國企業的頭上。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不僅發達國家搞保護,發展中國家也在搞保護。美國、印度是最為突出的兩個國家。實際上在美國提出特保案之後,印度就已經著手採取措施了。所以美國的措施將可能直接導致其他成員國直接引用美國的做法對中國的商品實施貿易制裁。 

  文章最後表示,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個經濟和法律問題,但實際上卻有其長遠而又深刻的政治背景。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在當前的貿易環境下,要切實維護好自身的利益不僅需要利用法律和政策進行抗爭,同時也需要在規則範圍內使用強有力的反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