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突圍貿易戰爭的十面埋伏

http://www.CRNTT.com   2012-10-11 08:53:09  


 
  在這樣的話語環境中,不難看到,很多國家在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時候,會告訴世界:我們是在按遊戲規則做事,政治抗議是沒有道理的。實事求是地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1年間,已經在交過無數學費之後從中學會了很多,但確實還不夠嫻熟。這個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算得上中國融入世界過程中的陣痛。

  僅在經濟層面的意義上講,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政府層面採取的反應措施還不夠強大,全局性的政治考量在有些時候大於現實性的經濟考量,總是想把爭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指導理念束縛了反制措施的力度。但事實上,經濟領域的部分爭端不會影響國家間關係大局,而且,從近些年的國際實踐來看,僅是一般性的貿易而不是軍需品的貿易,不會引發國家間關係的全面惡化。況且,在熟悉國際遊戲規則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利用規則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都是可以擺在台面上的事情,可以通過仲裁等國際手段在程序中解決問題。當然,既然是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出了問題之後,我們也必須檢討並調整自身狀況,以便在國際競爭中能夠說服國際社會。

  文章分析,2012年針對中國發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達到了一個新的數量級,有一個大的背景: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在這個世界並沒有結束, 從這個背景上講,發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大增不是“拍案稱奇”的事情,縱觀一戰前和二戰前的國際經濟領域,莫不如此。在世界經濟不景氣或者出現大的問題之時,國家間的叢林狀態就開始顯現,確保自己國家的日子不至於太難過,是出於優先地位的國家考量。發動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保證本國公民的就業和企業產銷,是慣常的做法。在這個意義上說,這個世紀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各國沿用的解決套路還是上個世紀的一貫手段,太陽底下確實沒有什麼新鮮事。

  在更大的範圍來看,貿易保護不是僅僅針對中國的,在其他國家間也大量存在,甚至在發達國家之間也是如此,只是烈度和力度沒有像針對中國這樣。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經濟危機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背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會隨著經濟危機的消失而銷聲匿跡,而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如此,因為中國在經濟層面的崛起過程與外部世界有著結構性齟齬。

  文章指出,從國際關係的發展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大國力量的崛起,都會引發現存國際力量的本能性恐慌,試圖維護現有的力量平衡狀態,是主導現存國際秩序的大國之戰略。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一戰之後的德國以及二戰之後的中國,概莫能外。國際社會適應和承認某個國家的力量存在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對於崛起中的大國而言,是一個不斷突破束縛、不斷展現實力的過程。中國現在的狀況就是如此,尤其是在中國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所以,中國在今後將會持續面對這樣的國際現實,這一方面需要調整自己,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嫻熟地使用國際承認的各種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這個融入過程與外部世界的經濟交鋒多了一些。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更平和地據理力爭,而不被國內的有些情緒化表達和至今沒有改變對國際社會看法的力量所左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