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也談汪輝“抄襲門”

http://www.CRNTT.com   2010-04-09 12:11:19  


 
  二十餘年的魯迅學史業已證明:汪輝的《反抗絕望》及其對中國魯迅學以至中國精神解放的貢獻,已經得到了中外魯迅學界的肯定和贊同。 

  所以,儘管《反抗絕望》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夠規範的問題,但這不能簡單稱之為“剽竊”。正如毛澤東的一些詩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唱天下白”等,直接來自李賀,但卻推出了新穎的“化境”,從來沒有人說毛澤東“剽竊”李賀。 

  魯迅曾經在1935年10月20日至孟十還的信中“慨嘆中國人之評論人,大抵特別嚴酷”;又在九天之後,即10月29日致蕭軍信中重申這一觀點:“中國的論客,論事論人,向來是極苛酷的。”可見感慨之深!汪輝當年剛剛二十幾歲,是位年輕的博士生,又處在那時的歷史語境中,怎麼能要求他按照現在的引文規範寫作呢?我和文學所的同仁們親眼看到這位年輕人聰明絕頂,又謙遜樸實,都感到人才難得!對於這樣難得的人才,我們應該倍加愛護。從愛護出發,提醒他引文要更加嚴謹,是必要的。事實上汪輝也正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並取得了更為可觀的成績。但如簡單地斷之為“抄襲”,以至否定《反抗絕望》的全書以至汪輝的全人,則是不妥的了。 

學界要有勇氣直面抄襲 

■肖鷹 

  □王彬彬批評針對的是2000年河北版汪著——汪著最後修訂(2008三聯版未修訂)版,以“80年代缺少學術規範”和“博士生不成熟”作辯護,也是不尊重史實和不負責任的說辭。 

  □為什麼汪著作者不注李文和林著,反而注邱文呢?用“技術問題”化解“抄襲責任”,是回避了王文的具體指證。 

  □中國學術欲得救治,學界必須有勇氣直面抄襲。 

  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批評清華教授、著名學者汪輝的《反抗絕望》一書存在嚴重抄襲現象的署名論文,見諸報端一周來,導致的不是學界對抄襲是非進行嚴肅甄別,而是在媒體報道稱“多名專家稱抄襲說難成立”的背景下,“說汪輝抄襲,王彬彬遭挺汪派圍剿”的局面。(《現代快報(南京)》2010年3月28日) 

  這一近年來並不鮮見的現象,再次重演,令人在為中國學界深感悲哀的同時,又難以沉默。 

  一、錢理群等三位學者為汪輝的辯護,缺少學者應有的嚴謹和責任 

  王彬彬對汪輝的抄襲指證是否成立,甄別是非的關鍵是將王文與汪著作比對,逐條核對所指抄襲是否確鑿。第一個公開表示“抄襲之說不成立”的學者是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先生,然而他發表這個意見的前提卻是“他剛剛聽聞此事,王彬彬的那篇文章尚未讀完,而且手頭沒有《反抗絕望》一書可以查閱,所以只能根據他此前對該書及汪輝本人的了解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京華時報》2010年3月25日)緊接在錢理群之後公開表態的兩位魯迅研究學者,在重複“抄襲之說不成立”的意見時同樣沒有對王彬彬指證的抄襲情況做具體甄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