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無台商,不東莞

http://www.CRNTT.com   2013-04-27 11:15:21  


東莞台商大廈 (東莞時報資料圖記者陳棟攝)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訊/對於東莞,台商有著複雜的情愫。如今,東莞的台資企業有6000多家,台灣人有10萬左右。他們大多在上世紀90年代來到大陸。當時的台灣土地、人工成本上漲,缺工嚴重,而東莞則憑借區位、勞動力、土地等優勢,承接了來自台灣的產業轉移潮。然而,二三十年過去了,在東莞原有的優勢不再、政策不穩定的情況下,台商又面臨走或留的抉擇……
廣州時代周報日前登載紀實文章《無台商,不東莞》:

  2007年底,葉春榮就任東莞台商投資企業協會(下稱“東莞台商協會”)第八屆會長的時候,原以為這一屆會長會“很好做”—在歷屆會長的努力下,台商子弟學校、台心醫院、台商大廈這些大工程已經落成。

  因此,在就職儀式上,葉春榮明確自己任內的工作,就是配合政府,推動台商進行轉型升級。他打趣說自己“躺著幹都行”。

  但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讓葉春榮變成了“最艱難”的會長。此後幾年,當時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轉型升級”,成為東莞台商乃至“世界製造業基地”東莞發展的關鍵詞。

  當東莞的土地、勞動力、原材料等一系列優勢消退後,在東莞經營了20年,從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中幸存下來的台商,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去留。

窮則變,變則通

  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的時候,東莞厚街鎮的台商吳漢鐘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國際市場上汹湧而來的寒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