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無台商,不東莞

http://www.CRNTT.com   2013-04-27 11:15:21  


 
  吳漢鐘的公司生產橱櫃、廚具、裝修用的五金,產品95%銷往國際市場。金融危機讓吳漢鐘的訂單活活被斬去90%,公司陷入困境,170多名員工被裁到只剩50多人。

  吳漢鐘的公司並不是情況最糟糕的。周邊不少台商的玩具廠、家具廠、燈具廠、服裝廠、鞋廠相繼倒閉。

  擺在吳漢鐘面前的出路只有一條:內銷。當時,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舉措,大陸市場充滿新機遇。

  但對於做慣了外銷的台商來說,內銷是一個難題。吳漢鐘也不例外。

  從2009年開始,吳漢鐘整合所有的產品,往內銷拓展。廣交會等中國大陸的各種展會上都有吳漢鐘的身影。對於不熟悉公司產品的新客戶,他都免費贈送樣板,儘管這對廠家來說是一種負擔,但“該投入的,一定要敢投入”。

  大大小小的客戶,訂單一個個累積,經過2009年一年的努力,吳漢鐘的公司在2010年停止虧損,並從2011年開始恢復盈利,2012年增幅超過30%。他估計今年增幅預計可以達到40%。

  如今已被視為轉型升級成功案例的吳漢鐘,常和其他企業家交流轉型成功的經驗:“那時候沒訂單,每個月虧三四十萬人民幣,虧了一年。不想企業倒閉,只有大膽嘗試,硬著頭皮往前走。”

  其實在金融危機逼近之前,為順應當年東莞提出的“經濟社會雙轉型”的發展思路,葉春榮在2007年底自己的就職演說里就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只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了解這一概念。

  2008年的金融危機無疑使得這一任務立即緊迫起來。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以低端製造為主的企業訂單急劇下滑,利潤不斷萎縮,生存受到巨大威脅。

  此外,從2007年開始,人民值升值步伐加快;企業的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不斷上漲;2008年起實行的新版勞動法,成為壓垮不少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葉春榮統計了一下,這些因素加起來,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了將近20%。

  “企業就像人一樣,20歲以後要有大轉變,20年一成不變一定完蛋。”葉春榮說,從上世紀90年代左右進入東莞,多數台企成立已將近20年,甚至超過20年。

  “台商只有兩條路,一個是產業轉型升級,一個是倒閉。”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