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美國對台半導體產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0:02:01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員、復旦大學統戰研究基地研究員、廈門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建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政治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李銘澤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中美芯片產業競爭與美國對台半導體戰略》,作者認為:拜登政府從競爭、產業、安全三個維度制定了對台半導體產業戰略,意圖通過產業轉移、引台入盟、以台制華等措施加強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控制。隨著中美科技戰的不斷激化,美國日益將台灣作為制約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工具,導致台灣賴以自衛的“硅盾”變為了“硅矛”。同時,由於半導體科技的特殊性,該領域視角下大陸、台灣與美國之間構成的“關係三角形”發生了異化,出現了中美就芯片產業的雙邊競爭關係加強、大陸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互聯緊密、美台間構成複雜半導體產業競合關係等新特徵。這一新變化將加深大陸、台灣、美國三者之間半導體產業互動的複雜性,對東亞地區的安全格局與市場穩定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阻礙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一、引言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對華半導體產業鏈競爭是美國整體對華競爭戰略的重要領域。在中美博弈逐漸加劇的背景下,具有相對優勢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了美國重點控制對象。①由於半導體產業具有的技術密集型特徵,在該領域的大陸、台灣與美國“關係三角形”出現了異化特徵,即從一般競合關係到激烈競爭關係、從單向依附關係到雙向依賴關係、從片面拉攏關係到複雜競合關係。這一異化特徵的出現使得台灣半導體產業加速脫離簡單的科技發展軌道,日益被賦予了政治意涵,成為了大國間特別是中美之間戰略博弈的重要棋子。在這一背景下,台灣原以自衛的“硅盾”日益轉化為“硅矛”,成為了美國對華制裁與壓制的科技武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