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美國對台半導體產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0:02:01  


 
  第三,將“硅盾”變“硅矛”以加強藉台制華。

  “硅盾”理論最早由澳大利亞記者艾迪森2000年在其著作中提出,他認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全世界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曾在講話中提到“硅盾”這一概念。蔡英文認為,台灣在微芯片製造上的統治地位,對21世紀的經濟至關重要,就像是100年前的石油一樣。⑨“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對“硅盾”做出詮釋:“由於全球都依賴台灣之高科技產業的協作,因此,世界會確保戰爭不會在此區域爆發,否則就會損及各國的利益。”但是,關於“硅盾”在台灣安全中扮演的實質作用,台灣島內也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彥秀就認為“硅盾”無法護台,維繫兩岸和平是企業與全民願望,不能讓台積電變為政治砝碼。

  當前,美台半導體關係的畸形發展導致保護台灣的“硅盾”日益成為美國政府用來對華制裁的經濟武器,拜登政府意在讓台灣半導體產業逐漸成為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的“硅矛”。一是拜登政府蓄意將台灣芯片問題政治化,增加與華對抗托詞。2022年8月初,美國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立即竄訪台灣,並與台積電主要負責人見面會談。8月22日,蔡英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竄訪台灣時表示將與美國共同打造“民主芯片”永續供應鏈。通過官員的頻繁竄訪與多次提及“芯片”關鍵詞,美國政府意在為半導體產業的政治化頻頻加碼,不斷引導輿論聚焦,在話語權領域塑造對華壓制性優勢。二是美國試圖通過控制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頭部企業來達到遏制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目的。大陸依靠台積電提供70%的芯片來滿足其世界領先的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因此,台積電是美國實現與台合作政治目標的關鍵因素。美國認為,控制了台積電便等於拿到了制約大陸芯片產業發展的“絕密武器”,打贏對華“科技戰”,以此達到美國制華抑華的戰略目標。三是拜登政府以補貼政策為籌碼,惡意阻斷台灣與大陸的半導體產業聯繫,企圖切斷大陸芯片產業供應鏈。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中規定了高達520億的芯片補貼,但明確了獲得該補貼的前提:獲得芯片產業補貼的企業,在之後十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的“不友善國家”建廠生產、必須承諾不會在中國或俄羅斯等國擴大生產28納米級以下的先進芯片。通過惡意阻斷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半導體產業聯繫,美國意在減少中國大陸的芯片進口,以此遏制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達到“拉台近美”“以台制華”的雙重目的。

  三、半導體產業視閾下傳統“關係三角形”的異化

  大陸、台灣與美國之間存在“關係三角形”,三者的互動深刻影響著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傳統的“關係三角形”體現出許多特徵,包括中美之間的競合關係、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台灣對美國的依附關係等。但在半導體領域,該“關係三角形”出現的中美競爭關係加強、大陸與台灣相互依賴加深、美台競合關係出現等異化特徵,正深刻塑造著三者的互動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