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美國對台半導體產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0:02:01  


 
  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不斷發展,美國高度依賴台灣地區為其提供穩定的科技產業資源。有輿論認為,失去台灣製造的芯片可能意味著美國GDP受到5%至10%的打擊,可能比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7.5%的負面影響還要大。⑬因此,美國陷入了“過度依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恐慌,開始尋求半導體產業的“去台化”,發展美國內本土產能,保障安全發展需求。美國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補貼。《芯片與科學法案》其中包括39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其他獎勵措施,以鼓勵美國公司在美國建立新的芯片製造廠,以增強本國半導體與芯片產業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展現了美國重視提升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強大決心。美國高度重視本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穩定,逐步加強與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的芯片研發合作,打造“全球供應體系”。美國國務院的國際技術安全和創新基金將在從2023財政年度開始的五年裡每年發放1億美元,用於穩定和擴大全球半導體生產,保障半導體供應鏈,並開發和採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通訊技術。最後,通過法律與政策手段促進美國高端製造業回流。

  四、“硅盾”轉向“硅矛”的戰略影響

  隨著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控制的不斷加強以及中美之間的科技戰競爭日趨激烈,對地區態勢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方面,美國的產業控制造成了台灣地區芯片產業發展喪失了自主性,同時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科技霸權,客觀上阻礙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手握“硅矛”推動中美科技競爭進入新階段,造成大陸與台灣的科技合作減少。美國構建的“芯片聯盟”也在深刻重塑著東亞地區的安全秩序。

  (一)美台半導體合作的戰略影響與風險

  第一,台灣喪失半導體產業自主性。一方面,美國將與華競爭作為整體戰略,會迫使台灣半導體企業“選邊站隊”。在半導體這一高精尖領域,美國無法接受台灣這一全球領跑者一直在中美兩國之間扮演“搖擺者”的角色。通過行政施壓、政策吸引、科技合作等方式,美國意在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半導體企業收入己方陣營,成為對華競爭的“硅矛”,這將導致台灣半導體企業喪失發展自主權。另一方面,台灣當局為討好美方,對半導體企業並未持有應有的保護態度。為了達到目的,台灣民進黨當局與美國聯手施壓,促使台積電、環球晶、聯發科等島內著名半導體廠商赴美投資,以所謂的“供應鏈透明度”為名要求企業提交核心商業數據,以牢牢掌控台灣半導體產業。這無疑是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交於美國手上,喪失了獨立性與自主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