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美國對台半導體產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0:02:01  


 
  其二,大陸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互動微妙。

  一方面,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依靠大陸的廣闊市場。當前大陸和香港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最為倚重的市場,占其總出口額的約60%。據預測,到2035年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或將達5037億美元,其市值占世界市場56%;快速擴大的大陸半導體市場是全球集成電路企業最為重要的市場,也為台灣集成電路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⑫同時,台灣半導體廠商也充分利用大陸的人力與地理資源優勢,在大陸建廠生產。2002年,台積電在大陸成立了台積電上海公司。2004年,台積電在大陸投資3.7億美元用以生產8英寸晶圓,目標月產3.5萬片。2016年,台積電與南京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書,投資30億美元在南京市成立百分之百持有的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並下設一座12寸晶圓廠以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總體而言,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大陸的依賴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原材料與零部件層面,台灣依托大陸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己方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二是市場層面,大陸有較強的製造能力,是芯片消費品和資本品最大的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量非常大。三是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可以進一步縮減半導體生產的成本。四是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領域有優厚的政策支持,吸引台商來大陸投資半導體生產線。

  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對芯片等半導體產品的需求量持續上升。2021年,中國大陸進口了逾4300億美元的半導體,其中36%來自台灣,凸顯了台灣地區在大陸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截至2020年,中國半導體企業衹能生產約6%的基本需求,台積電在上海和南京的工廠生產了中國國內產量的 10%,另外60%仍需從台灣進口。同時,對台灣的深度依賴也造成了大陸半導體產業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在中美科技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美國一旦通過政策與外交手段迫使台灣減少甚至斷開與大陸的半導體商業合作,將會導致大陸芯片供應鏈的巨大波動,繼而產生級聯放大作用,引發國內電子行業市場的震蕩。此外,美國不斷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向其國內轉移,會逐漸形成對半導體產業技術的壟斷,在產品、供應鏈、知識等多維度上構築行業壁壘,造成大陸半導體行業發展全面陷入困境。

  其三,美台間構成半導體產業複雜競合關係。

  在以往的美台關係研究中,台灣通常處於“被保護”的弱勢地位,學界普遍認為台灣是美國用以牽制中國的重要工具。但在半導體產業的“關係三角形”中,憑藉自身的產業優勢,台灣的地位上升,並與美國呈現出複雜的競合關係。一方面,美國需要借助台灣發展其自身的半導體產業,同時遏制中國大陸的芯片技術創新。另一方面,美國時刻警惕自身半導體產業鏈對台灣的過度依賴,逐漸尋求產業鏈“去台化”,增強芯片技術開發的自主性。

  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產業在國防、通信等方面的戰略意義逐步上升,其成為了美國政府對台合作的焦點領域,美國持續加強與台半導體合作。2020年11月,台灣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其中提出未來雙方將在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等議題共同深化合作。2021年12月,美台雙方共同建立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框架(Technology Trade and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 Framework),半導體是其中的重要合作事項。2022年4月,美台合作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座談會舉行,再次強調了半導體在雙方經濟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