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專論:台灣民眾中國認同的解構與重構

http://www.CRNTT.com   2012-01-01 00:18:32  


 
  五是積極落實ECFA協議,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為擴大兩岸的國家認同奠定基礎。經濟是政治的重要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逐漸走向融合,可以為兩岸政治互信建立基礎,也為擴大兩岸的民族和國家認同奠定基礎。根據功能主義整合論代表人物羅馬尼亞學者米特蘭尼的觀點:功能主義的核心是規避主權等高度敏感性議題,採用“從經到政”的途徑,經由功能之間的高度關聯,自然地滲透到政治領域。(注7)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兩岸更要積極推動經濟的融合,通過經濟合作、經貿往來互信基礎的不斷累積,逐漸消除兩岸的政治隔閡,提升兩岸間的政治互信基礎。

  六是減少兩岸在國際場合的衝突,尊重台灣民眾的特殊感受。隨著大陸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日趨凸顯,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更漸縮小,台灣同胞謀求國際尊嚴和榮譽感的樸素感情不斷被島內分裂勢力操弄放大,並朝國家認同異質化方向發展。兩岸應減少在國際事務上的爭論和衝突,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共同維繫中華民族認同,共同維護“中國”的主權,避免糾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中華民國”,擱置在主權問題上的異議。國民黨重新上台後,大陸方面積極回應台灣當局“外交休兵”的主張,應該說更多的是出於照顧台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是對台灣擴大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務實的處理。

  七是深化改革,擴大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同時讓台灣民眾同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耀。大陸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許多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隨著兩岸大交流時代的到來,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到大陸從事各項活動,而大陸存在的問題往往會讓台灣民眾在大陸有不愉快的經歷,加之大陸的政治體制與台灣不同,媒體又經常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論,容易使台灣民眾產生不信任感,在大陸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這種不信任感很容易轉化為對大陸的敵意,國家認同更是無從談起。因此,無論從大陸自身發展的需要,還是國家統一大業的需要,大陸應深化各項改革,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氛圍,建立符合普世價值又適合大陸實際的和諧社會。同時,應設法讓台灣民眾分享大陸崛起帶來的好處,共享中華民族復興的榮耀,使其產生與有榮焉的感覺,國家認同自然水到渠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