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如何稱對岸才有尊嚴

http://www.CRNTT.com   2011-02-09 15:02:50  


連稱“中國大陸”都覺得不夠“有尊嚴”,也算是怪異。
  中評社台北2月9日訊/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英明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如何稱對岸才有尊嚴?”作者認為:“從憲政主義的角度來看,以回歸‘憲法’架構的途徑,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是目前我們政治生態擠壓下,尚具備‘公約數’”的一種作法。”文章內容如下:

  馬英九在和“內閣”的新春茶會中,要求各部會自即日起,應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公文書不能再使用“中國”,以回歸“憲法”架構下的兩岸定位。馬英九這番“要求”,引起在野黨的批評,認為會造成我們的自我矮化;而網路上正反意見的討論也非常多。有關對對岸該如何稱呼,一直沒有個定論,這種現象從正面來說是反映台灣社會的多元化;而從負面來看,則是反映對兩岸關係定位認知的模糊和混亂。

  目前我們內部用來稱呼對岸的不外乎:“中國”、“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阿共”、“北京當局”、“阿陸”、“大陸”或直接稱為“對岸”。這些不同的稱呼,反映出我們內部對“兩岸關係各自表述”的複雜多元的價值認同現象。如果要期待我們內部對對岸的稱呼一致,就必須以我們內部的價值認同取向趨同為基礎;但以我們目前多元文化程度來看,這是不可能一蹴可幾的,必須還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但是從憲政主義的角度來看,以回歸“憲法”架構的途徑,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是目前我們政治生態擠壓下,尚具備“公約數”的一種作法。

  目前我們的“憲法”架構是“一中兩區”的架構,而《兩岸關係條例》就是遵循這種“一中兩區”的架構制定的;不管是依憲或依法來看,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是合憲合法的,沒有什麼“矮化”或“不矮化”的問題。或許有人會批評這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早已不合時宜,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被有些人批評為不合時宜的“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為什麼動不了,甚至連民進黨執政了八年也改不了它?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一中兩區”的“憲法”架構是維持兩岸現狀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環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