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北京亞運,“Chinese Taipei”進場名牌上標的中文字就是“中華台北”。 |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從大的形勢來看,兩岸關係變化巨大,總的趨勢向好的方面發展。但無論如何,兩岸關係的互信基礎仍然脆弱,因此兩岸有識之士都具有深度的憂慮。台灣方面形勢複雜,心情就更複雜,憂慮就更加深。下一步,如何化解兩岸之間的,尤其是台灣方面的深度憂慮,決定了兩岸關係能否繼續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日前,關於“中國台北”與“中華台北”問題,國民黨表露了過敏反應,就是深度憂慮的表現。
日前,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助理研究員曾志超,提到了當前台灣的深度憂慮。他在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了《兩岸交流的障礙》一文,指出在國際空間、飛彈部署、經濟利益、文化衝突等方面,台灣都未敢樂觀,都擔心發生突發事件導致兩岸關係的中斷。他說:五二O之後兩岸關係似乎已經春暖花開,朝向兩岸共榮共存的局面。然而,就在大家樂觀預期之際,卻發生幾項可能阻礙未來兩岸發展的事件,未來若不慎擦槍走火,後果恐不堪設想。
在此,我們認為,憂慮不是恐懼、更不是排斥,憂慮是好的,是在期盼之中的擔心,是進步之中的憂愁。說到底,就是擔憂達不到追求的境界和目標。兩岸關係至今存在如下幾個重大問題:一,正處在轉型期,未有鞏固的基礎。二,正處在共構期,未有足夠的經驗。三,正處在磨合期,未有充分的耐力。因此,兩岸關係具有不穩定性。
目前看來,兩岸都在艱難地轉身。
大陸方面:正在努力地調整和完善關於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但是不可避免面對三個大的問題:一,如何在更高層次統一全黨認識的問題。二,如何更加全面地充實新的理論問題。三,如何更好地規劃與台灣共同發展的問題。因為大陸要從更加長遠、更加寬闊的現實與未來的基礎及空間上思考問題,所以,調整原有政策的速度不可能是立即的、幾天之内的事。
台灣方面:也在努力地推動兩岸關係向和平的方向挺進。但是,也面對著三大障礙:一,面對極端意識形態不能完全改變的巨大障礙,至今為止,原來民進黨確立的極端意識形態在台灣仍有市場,仍居制約作用。二,所謂的國際空間問題缺乏新的理論構建,仍然停留在單贏單輸的思維狀態和認識之中。三,所謂的安全問題也沒有概念的突破,用飛彈做安全的加減法難免僵硬化。
日前,國民黨中央表現得很過敏。7月15日下午,國民黨中央舉行中山會報,根據會後轉述,原因是吳伯雄雖受邀參加奧運開幕,但是突傳大陸可能會在奧運會期間稱台灣為“中國台北”,因此嚇了一跳。尤其是馬英九出面表示了過敏的態度,國民黨不能不跟上,於是國民黨有關方面也公開出來表示不能接受。
從這一個個案來分析,可知國民黨有關方面這樣做是過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