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4月3日載文《不應孤立看待“新國五條”》,摘要如下:
應對2012歲末年初一線城市的房價暴漲勢頭,2013年3月以來,中國政府便啟動了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措施。3月1日,發布的“新國五條”政策,開啟了打壓房地產泡沫的“第一槍”。但就在一個月前,對“新國五條”中的“出售自有住房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政策,市場上一直爭議不斷。質疑者認為,對於諸如北京這樣核心城手房交易為主的城市,該政策會使賣方者更加惜售,並最終將交易成本轉移給購房者,推高新房價格以及租金價格。此外,還可能誤傷改善房的剛性需求。
筆者當時便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此政策實質上是在為過熱得近乎瘋狂的房地產市場注射了一枚鎮定劑,對房價只漲不跌的非理性預期有不錯的抑製作用。同時,該政策的推出也非市場所猜測的,只是單一的臨時調控措施確保房價在上屆政府的最後任期內實現平穩下滑,而是彰顯了新一屆領導人打擊房地產泡沫的決心,陸續政策會配套推出。
實際上,其後的一系列政策證明確實如此。例如,近日各地的“國五條”細則紛紛出爐。其中,北京實行“對京籍單身人士禁購二套房、按個人轉讓住房所得的20%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調控,力度為最大。
另外,3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要求在明年6月底前,頒布《不動產登記條例》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筆者認為,這一舉措同樣意義重大,它不僅可以規範與保護私有財產,也有助於防範與治理腐敗,為房地產市場加大供給。最為重要的是,房產信息公開將為房地產稅在全國徵收鋪路。
這也恰恰證明,“新國五條”並非單一政策,相繼配套措施有望陸續推出。具體來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