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知網少一點傲慢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21:22


  近日,一則“中科院因近千萬的續訂費用不堪重負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流傳,多位中科院內部人士證實了此事。這已不是知網第一次引發爭議,近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公開表示對知網的漲價行為“不堪重負”,其中包括北京大學。

  很多人呼籲知網應該多點“道德血液”,作為一個學術資料運營平台,不能如此唯利是圖。也有人認為,以知網如今的地位,已經涉嫌事實上的壟斷,監管部門早就應該出手,對其進行“反壟斷”。這些訴求從感情上可以理解,不過真要落地為監管行為,還是需要做進一步辨析,至少要明確往什麼方向努力,能有利於學術市場的良性發展。

  知網在學術市場的一家獨大衆所周知,其利潤也極為可觀。相關企業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毛利率高達53.93%;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毛利率達51.30%。既然各大高校和學術機構有需求,業務又是如此賺錢,為什麼知網的競爭對手,比如萬方、維普等同類數據庫沒有充分發展壯大呢?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網早些年用獨家授權的方式,完成了數據原始積累。在2009年知網公開的CNKI導報的一篇文章中,知網高層透露,其獨家授權的期刊超過1000家。這也就意味著,其他學者要想在網絡查詢閱讀這上千家期刊的文章,都只能通過知網。而早些年這種獨家授權,一年所付出的版權費,不過區區幾萬元。知網就是利用很多學術期刊薄弱的版權意識以及短期利益考量,買斷了這些學術資源的網絡傳播權。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表面上是“願打願挨”的市場交易,其實有很多的灰色和不規範地帶。比如知網和學術期刊簽訂的版權轉讓協議,打包收買了期刊發表的所有文章,但其實沒有真正征得作者的同意。也正因如此,去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能够告贏知網,獲賠70餘萬。這一案例揭示的問題,就是知網通過灰色的、廉價的投入,占有了大量學術文章的獨家版權。

  而要解決知網當下涉嫌壟斷的問題,讓學術市場更健康,就需要針對這些歷史問題拿出辦法。當初知網和衆多學術期刊雖然簽訂了協議,可是考慮到這些學術期刊的認知偏差、以及越俎代庖替作者授權的事實,再加上學術文章本應具有的公益性,可以考慮對知網的獨家授權明確一定的期限。比如超過15年的文章,就應該允許期刊或作者重新授權,這樣既保障了期刊和作者利益,也兼顧了知網過去協議的權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