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陷入“高價停用”風波,知網如何強化公共屬性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19:20:13


  近日,一則落款為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在網上流傳。該郵件指責知網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并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目前中國知網已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

  4月17日,該院圖書館處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向媒體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中科院各大所正積極應對因停訂知網帶來的影響。而知網方面則表示,停用的消息不屬實。

  不管停用消息是否屬實,知網因使用費用過高、頻繁漲價引起社會熱議。近年來,知網就多次因頻繁漲價遭到高校抵制,從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發布公告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原因均為知網漲幅過高。

  據此,有人認為,這是知網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漫天要價”,監管部門應該嚴肅查處。也有人認為,這是知網的市場競爭地位決定的,因為知網“數據庫資源內容的獨有性以及其資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數據庫很難實現”,所以要用知網就得付這個價。

  學術是社會公器,學術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有利於促進學術研究。我國應該在國家層面,由國家圖書館等公益機構,開發面向全社會的公益性質學術數據庫,同時,明確要求提供學術數據庫的社會機構應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不能以營利為目的進行資本運作,以此防止學術數據庫經營過度逐利,學術數據利益化,增加學術研究的成本。

  學術數據庫由商業機構經營有利有弊,優勢在於,可以利用社會力量,依靠市場機制,建立文獻資料齊全、功能強大的學術數據庫,便於學術研究者查詢、檢索文獻;弊端在於,在逐利目的驅使下,學術數據庫會“店大欺客”。除了提高使用費之外,知網還經常陷入著作權糾紛,如202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經濟史學家趙德馨起訴知網,認為其擅自轉載其160多篇文章,而未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事件發酵後,知網的做法被網友們嘲諷是“借雞生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