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朝搶劫案”重審為何仍不能令人信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2 11:41:32  


圖為王朝被押下法庭時,向旁聽席上張望尋找母親。
  沒有人知道那個名叫王朝的年輕人究竟是否真的搶劫了,也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司法機關付出的代價能以何種方式挽回。真相或許還在路上,公正與正義也還是一種期待。

  9月9日凌晨,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河北保定“王朝搶劫案”重審有了結果,保定市北市區法院判決公訴機關指控王朝犯有搶劫罪的罪名成立,判處王朝有期徒刑13年。這與王朝案在一審時的刑期相同。這就意味著,“王朝搶劫案”在受到公眾強烈關注、並經過多次審判之後,仍然維持了最初的結論。

  “王朝搶劫案”發生在2006年8月,之所以數年後被發回重審,與一位叫做李剛的“名人”有關。李剛之子李啟銘駕車撞死大學生之後,身為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副局長的李剛成了廣受詬病的“公眾人物”。於是,當一樁搶劫案的犯人指控李剛刑訊逼供製造假案時,自然引起了輿論的注意。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省高院指出“王朝搶劫案”存在14個疑點,讓這起本已定奪的罪案重新進入了審理程序。

  “王朝搶劫案”存在諸多疑點,這在以往的新聞報道中已有過詳細的講述。法院在重審中對這些疑問有所澄清,但人們對判決的疑慮反而加深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說,公訴人承認此前審理中公訴方提供的證據存在36處“瑕疵”。這些有問題的證據雖然名之曰“瑕疵”,但謬誤之嚴重,其實足以讓整個案件處於極為可疑的境地。而就是在這些錯誤證據的基礎上,法院曾經判決王朝有罪,其後的再審又犯了程序錯誤的問題。也就是說,此前公檢法機關所做的一系列偵查審判工作,基本上都是用錯誤壘成的。這樣一起詭異的搶劫案,重審竟然還能維持原先的判決,也算得上是不可思議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